小县城能做到的事,一线城市不至于难如登天吧?
2022年3月30日,上海新增确诊355例无症状5298例。其中管控区外新增确诊345例,无症状感染者821例,上海发布消息称,管控区外新增感染者增多,主要是近期加大筛查高风险人员。
往好处想,感染者筛出来总比藏起来的强。这也是上海最近这些天一直做的。发布会上,专家宣称,上海已经结束了新增的指数增长。我们希望上海下一步能压住新增感染者增长趋势,接下来让新增感染者每日下降,最终实现动态清零。
上海近日找到的潜在感染者越来越多,这造成上海近日的新增感染者尤其是管控区外的“野生感染者”大幅增加,往好处想,这种新增是有利于大局的的。上海既“挖”出了暗藏的“黄码”,又对社会面的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那部分隐藏着的人群,理论上分二部分人。一部分是低收入或者与社会互动少的人群。这一部分人主要是外地人,因为种种原因游离在社区管理与流动人口管理的“三不管”地带,仿佛是上海的工具人。
这一群体中有些人是坚持为购菜市民营业到浦东管控的超市员工,是为了疫情管控社区正常运转在公厕里吃住生活五天的保洁员,是奔忙碌的快递小哥,在疫情中对上海体现出极强的责任感。也有一部分人,在社会面流动非常大,却因为生计和缺少对上海的认同感,毕竟你的家人朋友会爱你,你养的猫猫狗狗会依附你,但你不能强求你用来挖坑的铲铲会对你产生爱意。这些人逃避筛查,怕万一测出个什么,影响他的生计。这是维持社会运转的一部分重要劳动者和“人民城市”双向辜负的过程。
另一部分则是意识形态有问题的“上等人”。三年前,他们转发爆款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对一个死亡率不足新冠十分之一的甲流怕得要死。现在他们却自以为了解新冠病毒,口口声声说新冠“死亡率千分之一,死的都是要死的老年人”,好像死不到他的头上就没啥事。
他们不戴口罩,逃避筛查,觉得只要放纵疫情就能“走出大流行”,“回归正常生活”,继续“拥抱世界”。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有社区隔离管控很多天却从来没有参加检测筛查的。现在,往好处想,上海的防疫措施不再容忍这二类人,大家已经从越来越多的新增病例中看到了效果。浦西这几天没有进行大规模检测,但我认为浦西的“新冠盲盒”不会太惊悚。“一沪两封”之前,“野生感染者”主要集中在浦东。
别的城市出现这种规模的管控区外新增,城市放缓节奏,市民闭门不出,集中收治设施加紧施工,全国人民喊加油鼎力相助,网民争相传递求助信息。在上海,宣传和舆论上更从容,这是上海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