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能做到的事,一线城市不至于难如登天吧?
2022年3月30日,上海新增确诊355例无症状5298例。其中管控区外新增确诊345例,无症状感染者821例,上海发布消息称,管控区外新增感染者增多,主要是近期加大筛查高风险人员。
往好处想,感染者筛出来总比藏起来的强。这也是上海最近这些天一直做的。发布会上,专家宣称,上海已经结束了新增的指数增长。我们希望上海下一步能压住新增感染者增长趋势,接下来让新增感染者每日下降,最终实现动态清零。
上海近日找到的潜在感染者越来越多,这造成上海近日的新增感染者尤其是管控区外的“野生感染者”大幅增加,往好处想,这种新增是有利于大局的的。上海既“挖”出了暗藏的“黄码”,又对社会面的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那部分隐藏着的人群,理论上分二部分人。一部分是低收入或者与社会互动少的人群。这一部分人主要是外地人,因为种种原因游离在社区管理与流动人口管理的“三不管”地带,仿佛是上海的工具人。
这一群体中有些人是坚持为购菜市民营业到浦东管控的超市员工,是为了疫情管控社区正常运转在公厕里吃住生活五天的保洁员,是奔忙碌的快递小哥,在疫情中对上海体现出极强的责任感。也有一部分人,在社会面流动非常大,却因为生计和缺少对上海的认同感,毕竟你的家人朋友会爱你,你养的猫猫狗狗会依附你,但你不能强求你用来挖坑的铲铲会对你产生爱意。这些人逃避筛查,怕万一测出个什么,影响他的生计。这是维持社会运转的一部分重要劳动者和“人民城市”双向辜负的过程。
另一部分则是意识形态有问题的“上等人”。三年前,他们转发爆款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对一个死亡率不足新冠十分之一的甲流怕得要死。现在他们却自以为了解新冠病毒,口口声声说新冠“死亡率千分之一,死的都是要死的老年人”,好像死不到他的头上就没啥事。
他们不戴口罩,逃避筛查,觉得只要放纵疫情就能“走出大流行”,“回归正常生活”,继续“拥抱世界”。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有社区隔离管控很多天却从来没有参加检测筛查的。现在,往好处想,上海的防疫措施不再容忍这二类人,大家已经从越来越多的新增病例中看到了效果。浦西这几天没有进行大规模检测,但我认为浦西的“新冠盲盒”不会太惊悚。“一沪两封”之前,“野生感染者”主要集中在浦东。
别的城市出现这种规模的管控区外新增,城市放缓节奏,市民闭门不出,集中收治设施加紧施工,全国人民喊加油鼎力相助,网民争相传递求助信息。在上海,宣传和舆论上更从容,这是上海的优势。
尽管如此,上海也有形势严峻的一面。疫情已经延绵了一个月,市民、医务人员、志愿者长期疲劳作战,难免力不从心。比如说相当数量医务人员被疫情管控牵制,部分集中隔离点传出负面评价,医疗资源缺口频频引发矛盾。近期浦东传出一位哮喘病人被120救护车拒绝施救的报道。虽然涉事医生已经停职处分,有关部门也承诺会保证居民正常就医,但这说明长期的疲劳作战已经影响到医务人员的正常判断和履职。一些杂音也纷纷传出,夸大防疫工作的力有不逮,试图把指向病毒的众志成城化解为攻击抗疫。
上海的病人和别处不一样,症状轻,这导致不少市民对疫情的严重性不以为然。如果后续的感染救治和市民生活保障工作做不好,让人们觉得抗疫比确诊还要命,这就是给对立面递刀子。
然而奥密克戎还有一个特性是传染性强,感染者的规模大。再低的病死率,乘以庞大的感染人群,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何况救治新冠病人要抢占其他病人的医疗资源,最终耽误所有病人的病情。
一个反面典型,就是现在的香港。3月26日,香港新增病例时隔一个月首次低于一万例。“应感尽感”带来的“群体免疫”初见成效。那么,代价是什么?目前为止,香港第五波疫情累计超110万人感染,累计死亡突破七千例,病死率升至0.62%。本轮“群体免疫”是用香港千分之一的居民去世换来的。一旦选择“群体免疫”就没有回头路,意味着环境中始终存在大量新冠病毒,酝酿下一次大流行。
根据英国的例子,“群体免疫”有实效性,英国“开放”之后已经接受第三次疫情高峰了。隔壁韩国放开之后,目前棺材也已经不够用了。香港有个港英时代形成的免费医疗体系,虽然小毛病不断,但帮助香港居民人均寿命达到世界第一。香港主要接种一些人奉若神明的美国疫苗,美国辉瑞的特效药上市后第一时间被香港引进。结果香港疫情仍然带来极大的代价。
如果上海疫情不能尽快控制,重蹈香港覆辙,可能就真要面临香港的情况了。床位跟不上新增感染者。抗原阳性等不到核酸。核酸阳性等不到收治。收治跟滚地龙似的。自然倒逼收治方案改革,接轨西方。轻症居家硬抗,重症抽奖住院,其他疾病跟新冠抢医疗资源大家一起在医院急诊室堵车。这可能就是某些专家说的每天放宽(滑坡)一点点,一步一步走向逐步开放(躺平)吧。
所以上海目前的大方向是阻止疫情扩散当务之急是找到潜在的感染者,隔离救治,隔离感染者的密接人员。虽然上海的医学水准很高,但如果出现上百万居民感染的情况,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让无辜居民的生命化作代价。留给上海战胜疫情的机会只有一次。当下,上海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上海的医学博士研究出,上海要是停下来,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和全球的经济。然而外地的专家认为最有效的做法是“一刀切”地全面限制人口流动。三十四年前上海甲肝爆发,全市隔离了30万患病市民,照样平安度过。今天全国和上海的经济实力更强,面对疫情本应更有信心和勇气。当然事情不能简单类比:甲肝是粪口传播,病人只要“床边隔离”。甲肝传染特点跟新冠不一样,现在上海的新冠基本再生数R0高达9.5,上海人民的张爸爸在发布会上说新冠“一个传染十个”。事实证明肝科医生的经验不能照搬到肺科。
甲肝爆发的时候,上海正值庞大经济组织与海量无产阶级打造的现代化巅峰。“单位—街道”下的社会管理更为严密。现在,后现代在上海增长,思想多元化,消解宏大叙事,市民原子化、对立科层制。
后现代是经济基础决定的,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大变化之前,我们没法倒回去。只能像对待老年痴呆和高血压、糖尿病那样,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比如说通过资本利得税、遗产税、房产税,减少脱离“生产/服务循环”的资本,减少既没本事满足自己膨胀的物欲又没有强大精神内核安于现状的小市民后代不事生产敲着键盘向往北欧,削弱后现代的土壤。
疫情久拖不决,会严重拖累经济。英国法国嘴上说躺平,疫情严重还是要采取管控措施。英国学者回顾,新冠疫情以来,英国伦敦封城长时间的有三次,频繁要求密接者检测核酸与自我隔离,经济损失更大。澳大利亚墨尔本几个月之前结束了长达111天的封城,累计封城246天。同期爱尔兰都柏林封城227天,伦敦封城201天。国内主要城市除了武汉,都没经历过如此长久的封城。
大家熟悉的深圳,2021年货物贸易进出口达3.54万亿元人民币,连续29年全国第一。深圳强力抗击疫情一星期,新增从一天好几百降到社会面清零,大家又能像往常一样“搞钱”。这说明我们熟悉的经验做法有效有力,不会耽误给国家纳税,不会耽误南海上世界各国的轮船。反过来,新增感染者长期保持高位,对医疗资源和整个城市形成负担。
奥密克戎毒株的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高,这类感染者的病程短,治疗几天就能出院。往好处想,只要控制住社会面新增,我相信上海的救治压力很快就会下降。青岛的莱西区,在青岛的位置相当于上海的奉贤。3月4日,当地一所中学确诊三名师生。由于疫情发生在学校这个特殊环境,并且隐匿传播多天,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六天新增超六百,很快突破千例。对于远离主城区、资源并不富裕的小城来说是飞来横祸。
莱西当机立断,实施静态管控,先后隔离了五千多人,切断疫情传播。截至3月17日,莱西首次社会面零新增,此时已经累计确诊病例83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34例。截至3月22日,莱西宣布社会面清零。但由于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病程短,此时莱西已经累计治愈出院671人,其中确诊病例262人,无症状感染者409人,救治压力大幅减轻。哈啤酒刺嘎啦滴北方小县城能做到的,至少在技术门槛上不至于难如登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