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内斯: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
原编者按:本文作者是巴西马克思主义者加布里埃尔·贡萨尔维斯·马丁内斯(现居中国),原文于2021年6月12日在巴西的葡萄牙语网站首发,现由林耶译为中文稿,授权昆仑策研究院和昆仑策网发布,以供研究参考。
【加布里埃尔·贡萨尔维斯·马丁内斯《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一文在巴西葡萄牙语网站首发页面截屏】
原文在巴西葡萄牙语网站首发链接:
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巴西]加布里埃尔·贡萨尔维斯·马丁内斯(翻译:林耶)
中国共产党于1978年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国家在经济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转变。所有制结构的转变,一点一点地使国家所有制关系的基本结构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国内外私有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这些转变伴随着一系列意识形态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社会生活中最多样化的部分产生了影响。可以从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文化、艺术以及政治中看到这种影响。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中国社会变得更加“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不仅有积极的一面,显然也产生了消极的后果,给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试图概述中国共产党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表述的一些方面,以及这项工作如何在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获得新的角色。
社会主义新时代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
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现了一种被称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时至今日,资产阶级自由化现象对中国的发展进程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如何定义这种自由化?邓小平指出:
中国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一种思潮,叫资产阶级自由化,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社会主义。这不行。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1]
邓小平的这段话清楚地表明,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从一开始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关注的对象。邓小平、陈云、江泽民、胡锦涛等都多次处理过这类问题。然而,毫无疑问,这么多年来,这个问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相反,它仍然存在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新的政治路线,它停止了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把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立为党的中心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种激进的政治倾向,它坚持认为,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之外,还必须进行政治改革,要求更多的“民主”和“自由”。这种思潮在政治上变得相当活跃,特别是从1980年代开始,它企图将改革开放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原有道路和方向上,引到复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道路上去,就像在苏联发生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