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在坠落
01乏味的大选
根据第二轮投票结果:
马克龙得票率58.54%(2017年,他的得票率是66%);
勒庞得票率为41.46%。
——马克龙成功连任,和主流舆论预测的结果一致。
作为五常之一法国,老牌帝国,大选换届在中国舆论界的热度一般,远不及俄乌战争。这个现象从侧面说明,法国的影响力在下降。其实法国这种没落趋势早就出现了。
大家回忆下五年前的大选(2017年),也是马克龙和勒庞。
当时马克龙是不满40岁的政坛鲜肉,其夫人是年长20岁的老师。这种搭配,即便是从娱乐角度,也是话题性十足。
当时的勒庞是极右翼女政客(女版特朗普),在开放的法兰西绝对算另类,个性极其鲜明。这种角色在娱乐角度同样话题性十足。
这意味着法国的撕裂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这样的对垒,除了舆论话题之外,基本上并没有溅起太大水花。
根源就是地球村的东端已经不太把法国的大选政策当回事,吃瓜群众也就是当娱乐新闻看下。
5年过去,还是马克龙和勒庞打擂台;而且竞选的结果也和5年前一样,还是马克龙牵着夫人的小手,去埃菲尔铁塔发表演讲;所有这一切表示法国过去5年基本没有变化。
法国的撕裂在继续。
马克龙在埃菲尔铁塔前坦率承认:
许多选民投票给他,
并非支持他的竞选纲领,
而是为了阻止极右翼勒庞的当选;
这像极了2020年,美国选民投票给拜登,只是不想特朗普连任。
但马克龙的这番表态坐实了法国社会的巨大分歧。
同时他骄傲地宣称:他会对所有选民负责,希望能够成为全民的总统,而非某个阵营的总统。——意思就是他要弥补法国的分歧。
法国的分歧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2017年就存在了。过去5年都没解决的事儿,现在能解决么?如果无法解决,法国坠落的趋势将无法改变。
02总统不好当
冷战结束之后,马克龙是第二位获取连任的法国总统。
第一位是希拉克。他推动了欧盟一体化进程与欧元诞生,对欧盟贡献颇大。另外他对东方文化也很有兴趣,被法国媒体认为是“最热爱中国的总统”。但是他晚年却陷入官司,成为战后法国第一个受审的总统。可见法国总统并不好当。
希拉克的任期是1995年到2007年(第一个任期7年,第二个任期5年)。当时由于欧盟一体化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法国在国际上的声望还比较高。尤其是欧元诞生那会儿,让很多人产生了欧盟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的错觉。美国当时也比较紧张,为了针对刚诞生的欧元,空袭南联盟,在欧洲腹地制造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