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的背后:国际粮商从上涨的粮价中收割巨额利润
最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宣布,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民以食为天,粮食出问题,那就是大问题。
然而,在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出警告前,美国已经急着把“粮食危机”的责任先甩给俄罗斯。
拜登在新闻发布会上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的粮食短缺是真实的”。此言一出,“粮食危机”冲上了近十二个月来人们关注度的顶点。
与此同时,美国各大媒体更是开始大面积释放“普京发动的战争引发全球粮食危机”的论调。
这场“粮食危机”究竟由何而起?
“粮食危机”,是全球粮食不够了?
粮食危机,并不是危言耸听,毕竟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世界谷物出口大国。
拿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小麦来说,2021年,俄罗斯出口量全球第一,而乌克兰则排名第六,两者出口的小麦总量,接近全球的三分之一。
俄乌发生冲突,两国的粮食出口确实受到了影响。
冲突导致黑海沿岸港口遭到了毁坏或者关停,这些港口承载了乌克兰85%的粮食出口。
为了保证本国民众的粮食安全,乌政府还对小麦、燕麦、小米、荞麦等主要作物的出口进行了限制。
不过,乌克兰的小麦出口没有完全停滞。3月,乌克兰的小麦出口了30.9万吨,是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
再看俄罗斯。
虽然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粮食出口有过一段时间的放缓,但俄小麦的出口量在3月恢复到了170万吨,比去年同期还多。
俄乌目前的粮食出口量有减有增,并非断崖式下跌。而短期内两国的供应波动,还让印度、澳大利亚等小麦生产国看到了市场机遇,将小麦(去年7月到今年6月间收获的)预期出口量,纷纷上调了1.5-3倍左右,全球小麦出口总量也预计高于去年。
当然,冲突除了可能会对两国的谷物出口量造成打击外,还有可能导致冲突地区全年谷物减产。
乌克兰年均谷物产量大约在8000万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仇焕广预测,乌克兰今年全年谷物预计减产40%——而这个量,实际是可以被其他国家补足的。
国际谷物理事会(IGC)预测,全球谷物(去年7月到今年6月间收获的)的产量仍将达到创纪录的22.81亿吨。
实际上,全球谷物产量近年一直还是保持着增长的趋势,并大致维持着总体产量和需求之间的平衡。
放在10年的维度来观察,就更容易发现:从世界总体供需来看,粮食市场还算稳定。
“粮食危机”的“危”从何来?
虽然全球粮食供需总体平衡,但是局部和短期的影响也使得一些国家不得不采取措施,尤其是高度依赖从俄乌进口粮食的国家,已经开始寻找替代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