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核酸检测机构发国难财搞“假阳性”,人民生命不容儿戏


  阴性变阳性,阳性是阴性。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恐怕能载入核酸检测史上一次重大事故了吧?

  近期,魔都黄浦区融创滨江壹号院小区,一天之内测出13个新冠核酸“阳性”案例,可他们无一例外的在随后的方舱或者医院复核中成为“阴性”。

  这个检测出“假阳性”的机构是谁呢?

  资料显示,该小区5月5日、6日的核酸检测分别由上海中科润达气膜实验室(黄浦)和上海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异地)完成。

图片

  这个上海中科润达气膜实验室(黄浦),居然是在不久前才刚刚搭建完成投入使用的。媒体为此还做了正能量报道,宣传其为接下来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了保障。

  如今看,这是假保障,真坑人啊?

  除了黄浦区,中科润达还布局了魔都各区政府及街道筹建全市常态化核酸采样点,首批就有近300个“核酸检测便民采样点,这布局着实够大,背后的大资本润达医疗恐怕能捞不少钱吧?

  不过此事一出,润达医疗的股价就在此前3日连续涨停的情况下跌停了。

图片

  要不说股市是个晴雨表呢。

  说起疫情,普通老百姓唯恐避之不及,可对于那些嗅觉敏锐的医疗资本来说,心里想的恐怕是“这下能大发一笔横财了”。

  2020年核酸检测刚出来时,最初定价是200元/人份,之后随着更多合格企业获得资质、产能持续提升,国家医保局多次发布全国调价通知,单人单检的每人份价格从180元、80元、60元一路降至目前的28元,多人混检的政府指导价更是下调至每人份不高于8元。

  最近,多地核酸检测费用再次下调,单人单采最高限价调整为每人份19.7元,混合检测的最高限价为每人份3.4元

图片

  核酸检测的降价幅度之大令人震惊,这些医疗资本躺赚了多少钱啊!

  其实核酸检测试剂的平均生产成本压根就不高,也就是3-5元之间(经研究人员测算),这之中的高额利润差价使得两三年之间迅速崛起了一批医药企业。

  2020年初疫情初始,国内很快紧急批准了六家企业的核酸检测试剂上市销售,分别是之江生物、圣湘生物、捷诺生物、伯杰医疗、达安基因和华大集团。

图片

  这批“首吃螃蟹者”过去两年业绩爆表,其背后的资本家也纷纷身价暴涨。

  疫情七个月后,圣湘生物作为“抗疫第一股”挂牌科创板,董事长戴立忠的财富市值超过150亿元,跻身亿万富豪队列

图片

  之江生物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暴增1708.96%,2021年之江生物登上上交所科创板;华大基因2020年净利润翻超6倍……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在2021年四季度的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最高的五家上市检测公司分别是迪安诊断、金域医学、达安基因,圣湘生物、迈克生物。

查看余下6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7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虽然z'f指导价不断下调,导致这些医药企业的单采利润率下降了,可伴随着多个城市已经开始实施核酸检测常态化举措,相信全中国一年几乎要达到十多亿人次或者几十亿人次的核酸检测量的市场规模,足以让他们继续“躺赚”。”行政绿灯生贼胆
0条回复
应该对嫌疑人进行司法调查。
0条回复
核酸检测机构发国难财搞“假阳性”,害国害民,要严厉惩处!!!
0条回复
从科学的角度看,任何检测都存在一定的误差,癌症不也有确诊错误的吗?几百个检测中出现几个假阳性或假阴性也属正常,百分百正确反而有造假的可能,这就要求我们不要把检测数据绝对化,只能作参考使用,清零政策不能单独依赖检测,还要综合其它信息。
0条回复
没事没必要都去做核酸检测吧?这的花多少医疗基金?成就的却是私人药剂厂家和检测公司。
0条回复
必须重处!
0条回复
它不发财,有人就没钱赚,都是背后的故事!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7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