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核酸检测机构发国难财搞“假阳性”,人民生命不容儿戏
阴性变阳性,阳性是阴性。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恐怕能载入核酸检测史上一次重大事故了吧?
近期,魔都黄浦区融创滨江壹号院小区,一天之内测出13个新冠核酸“阳性”案例,可他们无一例外的在随后的方舱或者医院复核中成为“阴性”。
这个检测出“假阳性”的机构是谁呢?
资料显示,该小区5月5日、6日的核酸检测分别由上海中科润达气膜实验室(黄浦)和上海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异地)完成。
这个上海中科润达气膜实验室(黄浦),居然是在不久前才刚刚搭建完成投入使用的。媒体为此还做了正能量报道,宣传其为接下来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了保障。
如今看,这是假保障,真坑人啊?
除了黄浦区,中科润达还布局了魔都各区政府及街道筹建全市常态化核酸采样点,首批就有近300个“核酸检测便民采样点,这布局着实够大,背后的大资本润达医疗恐怕能捞不少钱吧?
不过此事一出,润达医疗的股价就在此前3日连续涨停的情况下跌停了。
要不说股市是个晴雨表呢。
说起疫情,普通老百姓唯恐避之不及,可对于那些嗅觉敏锐的医疗资本来说,心里想的恐怕是“这下能大发一笔横财了”。
2020年核酸检测刚出来时,最初定价是200元/人份,之后随着更多合格企业获得资质、产能持续提升,国家医保局多次发布全国调价通知,单人单检的每人份价格从180元、80元、60元一路降至目前的28元,多人混检的政府指导价更是下调至每人份不高于8元。
最近,多地核酸检测费用再次下调,单人单采最高限价调整为每人份19.7元,混合检测的最高限价为每人份3.4元。
核酸检测的降价幅度之大令人震惊,这些医疗资本躺赚了多少钱啊!
其实核酸检测试剂的平均生产成本压根就不高,也就是3-5元之间(经研究人员测算),这之中的高额利润差价使得两三年之间迅速崛起了一批医药企业。
2020年初疫情初始,国内很快紧急批准了六家企业的核酸检测试剂上市销售,分别是之江生物、圣湘生物、捷诺生物、伯杰医疗、达安基因和华大集团。
这批“首吃螃蟹者”过去两年业绩爆表,其背后的资本家也纷纷身价暴涨。
疫情七个月后,圣湘生物作为“抗疫第一股”挂牌科创板,董事长戴立忠的财富市值超过150亿元,跻身亿万富豪队列。
之江生物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暴增1708.96%,2021年之江生物登上上交所科创板;华大基因2020年净利润翻超6倍……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在2021年四季度的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最高的五家上市检测公司分别是迪安诊断、金域医学、达安基因,圣湘生物、迈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