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教育厅长诋毁毛主席、亵渎屈原、侮辱先烈,天理容难!
罗某敏攻击“毛主席万岁”这个口号是毛主席自己加的,这是赤裸裸的栽赃陷害。对于不谙历史的年轻人有很大的盅惑性。一般年轻人认为“万岁”不是古代对于帝王的敬称吗?一些诋毁的毛主席的人也拿这个作为依据和理由,这对于后来者,不了解那个时代的真实情况的人,是很容易相信的。
在端午节之际,原云南省教育厅厅长、国家督学罗某敏发表了一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署名文章《端午:一个鼓励自杀的日子》,此文一出,语惊四座,旋即遭到正义之士的举报:
罗某敏的怪论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郢都。屈原心如刀割,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饮恨一跃,以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屈原是爱国主义的灵魂。屈原被后人尊称为“诗祖”、"辞赋之祖"。从他开始,中华民族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屈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13多亿炎黄子孙都应引以为荣。
屈原爱国,爱的是楚国的人民,爱的是楚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忠君是有条件的,必须是贤君才爱。如果他是愚忠的话,何必批判满朝奸佞,批评楚怀王糊涂昏愦,听信谗言。他只要讨好楚怀王就“呼风唤雨”,不必投江而殁了。
钱学森曾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当年的留日学子陈中华跳海,以身殉国来唤起人民的觉醒。屈原报国无门,含恨投江,怎么就变成了愚忠,怎么就成了跪着的人格?难道楚国没了,屈原就应该与时俱进,随波逐流,跑到别国去偷生?如此,还有伟大的离骚,还有高贵的人格,还有坚贞的爱国精神吗?
过去的和近代的报国者,他们为国为民所付出的牺牲精神何止不是相同的高尚?他们的爱国情怀又何止不是同样的光荣和伟大?
脱离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背景,去评判一个历史人物,是形而上学的,也是不公平的,更是不客观的。
英国诗人丁尼生说,爱祖国爱得最深的人,才是最好的世界主义者。
我们的祖國,是这片山川大地。它艰难养育了我们的祖先,还将更艰难的养育我们众多的后代。
我们的祖國,是流淌着血脉之河的皇天后土,即使黄河干了、长江断了,它仍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我们的祖國,不仅仅是美好的或不尽美好的当下,而是绵长而久远的辉煌又惨痛的历史,是新鲜又陈旧的复杂而矛盾的现在,是由历史和现实决定的光明或暗淡的将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