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下场考编,小镇做题家疯狂内卷,精英媒体何不食肉糜
“这些小镇做题家每天上培训班,做真题卷,也仍然考不中那个能为他们带来安全感的编制内职务。所以当看见能从市场上赚大钱的明星,还要分走几个编制内身份时,总觉得抢了自己的坑。”——中国新闻周刊文化部主任 杨时旸
“小镇做题家”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豆瓣网上一个名为“985废物引进计划”的互联网社群,其成员大多是来自于乡镇农村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青年学子。
他们怀揣着“教育改变命运的理念”埋头苦读,依靠擅长做题的能力以及坚忍不拔的品质在高考中崭露头角,顺利抵达了大学的彼岸。
然而,风雨过后未必一片光明,在校园内面对来自大城市且拥有在教育、就业、外部支持等方面绝对优势的同学,他们倍感差距与朋辈压力。
但是,“小镇做题家”们从来都没有因为资源的不平等而放弃为自己命运做斗.争的机会。
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会了在风雨中呐喊,在泥泞中奔跑,就是这样的一群人,近期出现在了中国新闻周刊的时评当中。(参见:易烊千玺凭什么不能考编?又为什么要考编?)
这篇时评没有对普通人奋斗的肯定与鼓励,而是充满了小资产J级的尖酸与刻薄。
利用明星考编在互联网平台引起的关注,将“小镇做题家”这个概念引入到了国家编制的考试当中,并站在拥有优质资源的明星立场上,对大多数普通的奋斗青年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时评作者把因为竞争激烈而导致的小镇做题家内卷现象,批评为个人能力问题,首先否认了这些普通考编人的努力,认为他们本来就考不上,看到明星如此轻易而顺利的考入编制,不过是柠檬精上身,“酸”而已。
可实际上,考编人真的只是幻觉吗?明星压根就没有挤占他们的名额?
在招生名额固定的情况下,报考的人数越多,报考人的能力越强,竞争一定会越激烈。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从中脱颖而出,难上加难。
明星,作为拥有知名度较高的影视作品和被看得见演技的群体,参与考编,难道不意味着拉高了整体的考编难度吗?
一个萝卜一个坑,按照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法则,明星的到来势必会挤走普通人的名额。这不是普通考编人的幻觉,而是事实的真相!
当然,我们不否认,明星是可以考编的,但明星考编是不是和普通人考编一样的难度呢?对此,我是存疑的。
7月6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公开2022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拟聘人员名单,易烊千玺、罗一舟、胡先煦等明星赫然在列,公示时间为7月7日至7月15日。
此前,有同样今年考编的普通人质疑,为何通过最终面试的名单没有在官网上公示,通过的演员只是国家话剧院人事部给本人打了个电话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