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事2022

2022-08-23 1505 1
作者: 新华门的卡夫卡 来源: 新潮沉思录公众号

  今年在经济领域里,一些鼓吹“药丸”的人不断用信贷问题来宣讲其主张,产生了一个简单的看法:“社融下降—经济萧条—药丸”,实际上社融与土地为基石的信贷派生是息息相关的。脱离开去年年底以来对房地产企业,土地财政及其周转信贷的痛下决心整顿,根本不足以认识今年的真实情况。另外又有一部分人宣扬这种“药丸”则是为了"救市“,声称只有拯救房地产,经济才不会”药丸“。这两种说法本质上都是在鼓吹只要整顿房地产,中国经济就会完蛋。

  无论舆论如何,显然在2022年,中国房地产问题已经真正的走到了十字路口。接着上一篇文章《停工断贷倒逼下,去杠杆要坚持到底》,继续聊聊为什么不能再救房地产。

  房地产是放水池,不是蓄水池

  多年来,在通俗讨论中一直有一个广为流行的说法,即“房地产是货币的蓄水池”,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流传甚广的谬论。

  所谓的“蓄水池理论”,就是说:“由于长期存在的超发货币现象,货币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商品的增长速度,因此为了稳定物价,必须将多于商品增长速度的货币导向其他领域,而房地产就是用以吸纳这部分超发货币的领域,由于多用流动性(liquid)来形容货币,所以也就形象的将吸纳过剩货币的领域称之为蓄水池”。

  乍一看,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特别需要提及的,是这种民科说法是和我国建政起的历史溯源相联系的,无论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的发行和回笼货币,还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时期通过高溢价回收过剩货币,似乎都表明“货币蓄水池”这种宏观的调控手段是我国在经济治理的历史经验中行之有效的手段,这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联想的暗示,即“住房是新时代的货币蓄水池”。那么这种说法,真的是对的吗?

  我们先来审视一下作为举例依据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时期以高溢价回收货币的政策,其时的销售政策是这样的:一个馒头1分钱,如果需要(在计划外)购买第二个馒头,需要的不是1分钱,而是3分钱。通过阶梯定价,将之前的“超发货币”回笼回来。

  但事实上,这个说法是欠缺严谨的,由于大跃进时期大干快上、多上项目,产生了大量的投资,而这些投资是依赖于银行的国家行为,实际上是基于信贷的。根据各级行政行为产生的超额信贷,转增为货币,而欠缺实际上的物资生产能力或消费or消化的经济科目来与之匹配,这就是所谓的“超发货币”的来源。

  这部分货币在1961年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后果,以上海市为例,其1961年零售物价指数比上年上升6.4%,实际上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波动,考虑到统购统销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刚刚完成,城乡供给体系已经改为大部分生活物资凭票供应、按量制定商业计划,这样的涨幅可以说是巨大的了。因此,这种阶梯定价以回收货币的做法,并非是深谋巧思,而是货币量和实际商品供应量夹击下不得不为。

查看余下8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