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荻论中国货币政策 | 权力与货币,优势与考验

2022-08-22 965 0
作者: 卢荻 来源: 保马公众号

  原编者按

  进入新世纪至今,以生产导向为主的中国经济和以投机导向为主的全球经济的对比,揭示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而世界经济呈现长期增长缓慢局面的原因。中国经济的生产性导向得以维持,其背景是渐进但持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尤其是高度融入愈趋金融投机化的世界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保持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货币-经济比率持续上升所带来的“铸币税”,使得政府财政能够在承担社会再分配责任的基础上支持经济的生产性投资。如今,中国一方面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和贸易经济体,而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不足以支撑其生产-贸易规模,如何合理有效地应对这个局面,是中国经济变革所面临的重大考验。

  本文原载于《明报》2022年8月12日,本次推送的内容是作者修改和补充的版本,感谢卢荻老师对保马的大力支持!

权力与货币,优势与考验

■卢荻

  七月下旬,国际经济史学会(International Economic History Association)在巴黎召开连续五天的研讨会,这是全球范围规模最大的同类聚会,学会本身由分布于38个国家的学会组成,而研讨会包括主题演讲和百多个分会,以及各种展览、新书发行、学术颁奖和演示等活动。这其中,直接聚焦于中国主题的分会超过10个,笔者参加了全球纸币诞生1000周年纪念分会(就是纪念北宋四川的“交子”诞生),“世界历史上的纸币:理论与实践”,做了一个题为《中国经济变革中的铸币税矛盾》的报告。

▲交子

  笔者并没有学过货币经济学,报告仅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阐释、评论货币现象,即便如此,也只能尽量慎言唯恐错漏。不过,笔者在考察这个现实课题的过程中深感其意义重大,可说是今日中国经济所面对的严峻考验,所以还是力图以自己所能掌握的相关知识稍作探讨。下文可算是报告的上半部分的浅白和简化版本,其中涉及的统计数据主要是取自世界银行网站。

  1投机世界中的生产导向中国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可以作为探讨的起点,即,数十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至今,中国经济主要是生产导向,与全球经济的投机导向对比鲜明。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经济的生产性投资(“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60-1980年代的平均30%提升至1981-2000年代的36%,再提升至2001-2020年代的43%,趋势是大幅度攀升。同期,中国之外的全部发展中经济体的同一比重则分别是36%、30%、25%,而全部发达国家则分别是27%、25%、23%,都是节节下降。

查看余下6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