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必须重视新兴中产群体提出的新问题?

2022-09-27 2572 1
作者: 文化纵横编辑部 来源: 文化纵横公众号

重视新兴中产阶级提出的新问题

《文化纵横》2022年10月刊(第5期)新刊手记

  为什么在今天讨论中产阶级问题

  中产阶级问题曾在中国学术界和舆论场火热过一阵。作为转型社会的核心概念,中产阶级被视为中国建构西式宪政体制的社会稳定基础,也被视为现代社会的主流阶层。一个社会如果中产阶级占主导,则意味着这个社会是健康的;而一个转型社会若欲完成民主政治建构,中产阶级占主流将会保证其稳定。

  但自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社会政治思潮却似乎提出了相反的例证。无论是阿拉伯之春的“茉莉花革命”,还是泰国黄衫军 vs. 红衫军的恶斗;无论是法国喧腾不止的黄马甲运动,还是美国攻占国会山的特朗普的拥趸们……都显示出中产阶级是这些社会运动的主要力量来源,虽然他们的诉求总是以失败告终。但显然,在自由资本主义国际秩序出现剧烈动荡和紊乱的时期,中产阶级并不提供资本主义秩序的稳定保证。

  这里面问题何在?以往界定和描述中产阶级政治社会地位的理论叙述与中产阶级在全球变局下的现实处境产生了严重偏离。

  阶级分析方法,一直是马克思主义进行社会结构解剖的有力工具,并由此奠定了工人阶级政党的坚实社会基础。但是“二战”之后,资本主义进入黄金发展期,社会矛盾大幅度缓和,加之面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挑战压力,资本主义的福利国家政策和一系列平均社会财富的努力,都使得社会两极分化减小,中间阶层比例加大。这一经济社会现实,使阶级分析方法不断被边缘化,代之而起的是现代化理论中的“中产阶级”概念,并不断被延伸至社会政治领域,用以解释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但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一系列演变却证明,当自由资本主义进入下行阶段,资本主义秩序出现混乱之际,社会中间阶层的上升通道收窄,全球范围内的中产阶级陷入普遍的焦虑和恐慌之中,他们的社会稳定性大幅降低,于是中产阶级概念及由此引申出的一系列现代化发展理论便开始丧失解释力。

  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的中产阶级

  当代中国的中产阶级,是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派生出的社会阶层。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出发,它不是依生产资料占有方式而产生的原生阶级,而是个次生阶级——一度被涵盖在小资产阶级的范围内。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的逐步展开,以及社会分工体系的日益复杂化,中产阶级在社会结构中的整体规模及其相应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需要重新加以认识。在市场经济中,工业化关键的生产要素是资本、土地和劳动力,而中产阶级则大致掌握着技术、管理、服务等生产环节,它们的存在可以大幅度提升资本、土地、劳动力的生产效能。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技术和管理的作用日益重要,中产阶级占社会的比重也日益增大。

查看余下5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