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胜:强美元冲击全球经济,中国制造是人民币的可靠支撑
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贬值,引发广泛关切。自8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下行,9月中旬后离岸、在岸人民币对美元相继贬值至7.0关口下方。
9月28日,离岸、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分别跌破7.25、7.24关口,分别为2008、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9月当月,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4.4%、4.8%,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下跌12%左右。
多数分析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是由于美元强势引起。美元持续大幅加息,导致美元回流美国,国际市场美元流动性紧张,美元指数急速走高,全球非美货币均大幅贬值。相对于欧元、英镑、日元、韩元等其它国际主流货币,人民币贬值幅度是最小的。
笔者认为,在当今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和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形势下,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步履唯艰的世界经济中唯一一抹亮色,是各种不确定中唯一的确定性。
对比中美经济走势、中国出口增长和外汇储备总量,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贬值,短期内人民币仍有一定压力;与深陷战争阴云与能源危机下苦苦挣扎的欧洲、日本经济相比,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更具显著优势,因而人民币不宜与欧元、日元等货币作等量观。
在当前大国竞争日趋激烈和国际变局加速演进的复杂形势下,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甚至一定程度的强势,符合国家战略利益。
人民币深度贬值背离中美经济基本面
按照经济学家巴拉萨和萨缪尔森提出的著名的“巴萨效应”(1964年),两国的汇率取决于两国长期经济增长的预期。一个国家如果经济增长强劲,那么它的货币将会长期升值。
美元目前的强势源于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这是美国为遏制国内肆虐了两年多的“超高通胀”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伴随美元加息,一方面带来了美元指数的强势上扬,一方面也引致美国股市、债市的大幅跳水,美国经济也开始出现“技术性衰退”: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最终修正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下降0.6%。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已经下降1.6%。这意味着美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下滑,陷入技术性衰退。
在居高不下的持续高通胀影响下,美国经济活动低迷。数月以来,美国个人消费持续疲弱,工业生产和制造业增长停顿,固定资产投资和设备投资下降,进出口双双回落。
美联储9月大幅调低了2022年美国经济预测,从6月份预测的1.7%大幅调低到0.2%,而高盛经济学家的报告预测2022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