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非富士康之祸,甚至非河南之罪
现在也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从不偏不倚的高高在上的观点向工人鼓吹一种“凌驾于一切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之上”的社会主义。
这些人,如果不是还需要多多学习的新手,就是工人的最凶恶的敌人,披着羊皮的豺狼!
—— 恩格斯《共产主义在德国的迅速进展》
1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曾把河南人称为“中国的吉普赛人”:
河南人是中国的吉普赛人,全国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这些不择生活条件的劳动者。他们和吉普赛人不一样,吉普赛人只爱漂泊,不爱劳动。但河南人除过个别不务正业者之外,不论走到哪里,都用自己的劳动技能来换取报酬。
“用劳动换取报酬”,这句话对于坐拥中国第一劳动力大省名号的河南人来说,已经越来越非一项赞誉——至少,不是一个暖心的赞誉。
根据中国《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500强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出口企业十强分别是:郑州富士康、上海达丰电脑、华为终端、深圳富士康、成都富士康、中石化、昌硕科技(上海)、深圳华为、名硕电脑(苏州)、中石油。
除了两桶油和高新企业华为之外,其他均为外资或合资企业,且不少都是台湾省的代工巨头。
其中,作为台湾省超级工厂的富士康系,在大陆独占三席:郑州富士康、深圳富士康、成都富士康分别位居第1、第4和第5——后两者分别吸纳了中国华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广大廉价劳动力,而高居首位的郑州富士康则直接聚集了河南本省的茫茫劳动人口。
一个河南省即足够供应一座富士康区域性大厂的劳动力需求,足见河南劳动人口之巨。
根据去年出炉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河南省的大专学历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167万,在全国排第4位,这样的总数已接近省会郑州的常住人口数量,和比利时、古巴、瑞典、葡萄牙等国家的人口相当。
但是,相比于河南全省超过一亿的恐怖常住人口规模,河南高学历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1.81%,在全国属于绝对倒数的水平。
建国之初在布局国民经济战略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个重大工业项目中有八成都落在北方,其中仅东北三省就占了超过三分之一(54个),由于资源丰富又有大型重工业基础,东北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前(准确的说是在苏联解体之前,这个我之前分析过)占尽了时代风头。
河南省当时看似也分到10个重大项目,但绝大多数都落户于洛阳市,辐射全省效益几乎为零,这使得河南始终未能如东北那般成为桥头堡式的地域,“人多但工业基础薄弱”的痛点一直未能解决。
这个痛点的另一面就是:河南人世世代代永远在做两件事:种地和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