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漫话“斗争”
据媒体报道,今年11月以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原党组书记、检察长张本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李国华,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范一飞,湖北省原党组成员、副省长曹广晶,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宋希斌等高管被查处。这是党的二十大之后首次公布大老虎落马信息,彰显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自我革命,坚持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决心和行动。
说到斗争,有些人就感到不舒服,特别是提到阶级斗争,认为就是“极左”,是“破坏社会和谐”,“瞎折腾”。这种认识是对斗争的曲解。
那么,应当如何认识斗争,怎样进行斗争呢?
一
在汉语词中,“斗争”意为多意词,代表争斗、搏斗更代表着努力奋斗。《现代汉语字典》对“斗争”词义的解释是:1. 矛盾双方互相冲突,一方力求战胜另一方。2. 用说理、揭露、控诉等方式打击。3. 努力奋斗,为建设美好未来而斗争。
“斗争”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辩证唯物论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矛盾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矛盾。有矛盾就有斗争。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采取正确的斗争方法,解决矛盾,推动事物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到人类社会的家庭、团体和国家,斗争普遍存在,只是斗争的方式不同。
斗争是任何生命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首著名的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生动描绘了劲竹破岩成长的坚韧顽强斗争精神。中国古代神话“燧人钻木取火”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古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盗取圣火”和古波斯民间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都是讲的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斗争的故事,歌颂了人与自然,好人与强盗不屈不挠、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人类社会出现私有制以后,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斗争就没有消停。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连绵不断。当农民们生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就起来反抗,反正不反抗也是死,反抗可能还有活路。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朝廷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按当时法规就会被杀头。怎么办?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沉重打击了秦朝。后来发生的东汉黄巾起义、隋朝瓦岗起义、唐朝黄巢起义、北宋方腊起义、元朝红巾军起义、明朝李自成起义、清朝太平天国运动等,虽然大都失败了,但他们用生命推动了历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