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克实同志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
近期有幸读到了李克实同志《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一书。初步接触,明显感到这是李克实同志独立思考、深刻研究的理论成果,而且最重要的是,作者没有感染西方经济学的病毒,全书给人一种健康的感觉。在当今这个人人都以贩卖西方学术为荣的背景下,本书的研究确实是难能可贵。
《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一书开篇即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基础,提出了劳动即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和起点的看法。作者批判了把人人平等的权利、公有制和生产队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基础的三种观点,认为由于社会主义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从根本是否定了阶级剥削和压迫,使劳动者成为自己和社会的主人,从而也使劳动成为自己的事情;从生产关系看,社会主义实现按劳分配,是以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来决定其社会地位和权利的,是劳动的社会基础地位在社会生活中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根本标志。
在这里,作者谈到了问题的实质,即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性特征和标志,那就是按劳分配,即按照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量决定劳动者的地位与权利差别。
资本主义社会所以称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因为它的社会基础是资本。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进来”。如果抽取了各种社会生产的特殊性,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法就只是自然的、技术的结合方式,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但是,“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由于社会性质而造成的特殊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特殊的结合方式,就把社会生产方式区分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接着,马克思又进一步具体地说:“在当前考察的场合,自由工人和他的生产资料的分离,是既定的出发点,并且我们已经看到,二者在资本家手中是怎样和在什么条件下结合起来的一一就是作为他的资本的生产的存在方式结合起来的”(《马恩全集》第24卷第44页)。
正因为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因而《资本论》在对商品和货币进行进行讨论之后,专门在第二篇讨论了“货币转化为资本”有问题,讨论了资本的运动与商品流通过程的性质区别,讨论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相比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没有消灭生活消费的个体性。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消灭了剥削阶级、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因此,劳动者成为社会生产的唯一主体。作为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者,劳动者有权与其它劳动者联合起来,利用公有的生产资料,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在这里,能够体现劳动者的地位和权利差别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呢?那就是劳动价值化的能力一一我们用一个与资本相对应的范畴一一工本来称呼它。
工本,按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工作的本领。你要投资,你就要有投资的资格;你要做制造业,你就必须有从事制造业的所需要知识、技能、经验及形成价值创造的本事。从经济学的角度,给工本的定义是:劳动价值化的能力,它是与资本相对应的一个基本范畴。
什么是资本呢?“原预付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保存下来,而且在流通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加上一个剩余价值,或者说增殖了。正是这种运动使价值转化为资本”。“价值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过程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它不断地采取货币形式和商品形式,改变自己的量,作为剩余价值同作为原价值的自身分出来,自行增殖着,既然它生出剩余价值的运动是它自身的运动,它的增殖也就是自行增殖”(马克思《资本论》)。很显然,资本是资产者投入流通过程的货币,通过吸收活劳动,从而形成了价值增殖。
既然工本是与资本相对应的范畴,那也应该在运动过程中来理解它。那就是投入流通过程中的活劳动不断形成价值的过程:它表现为劳动投入一一形成商品或服务一一形成消费价值量;然后再进行劳动投入,再进行商品或服务的形成过程,如此不断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工本的运动与资本的运动相比较,特点是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主导生产过程的进行和扩大;而资本的运动是生产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主导生产过程的进行和扩大。
工本经营与资本经营的区别:资本经营是利用自己占有的生产资料,通过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从而形成资产增殖。在这里,劳动力是按照市场价值或价格水平支付工资;生产过程就表现为生产资料价值量的盈亏变化;工本经营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利用相关生产资料,从而形成消费价值,这是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转化为活劳动,从而形成新价值的过程。因此,工本经营本质上就是劳动价值化的过程。它的特征是生产资料价值量预定,生产过程表现为消费价值量的多少的变化。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劳动就是一切社会存在所共有的基础。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同社会形态的区别:集体劳动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基础,奴隶劳动是奴隶社会的基础,地租劳动是封建社会的基础,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与资本主义相区别的社会主义劳动则是报酬劳动。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就象用资本来表达资本主义社会特征更恰当一样,用工本来表达社会主义社会特征,比用报酬劳动的范畴更恰当一些。
工本这一范畴的采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它表明了社会主义的生产主体是劳动所有者,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一一即对消费价值的需要,它表明了社会主义劳动者的行为方式是通过劳动不断满足个体和集体的发展需要。
工本这一范畴还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生产本质上是消费价值的生产。而决定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经济规律就是消费价值规律。
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工本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结构特征;而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工本又体现了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以生活消费个体性为基础的劳动者与公有的生产资料相互关系的基本特征,又体现了劳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特征。工本表明劳动者必须在保值的前提下利用公有的生产资料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同时又表明劳动者所能享受的生产成果与自己投入的劳动量所占的比例相对应的,它只能是自己的劳动成果。
资本主义生产力,就是资本的生产力,即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点的生产力。因此,衡量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成果的标志是盈利增长幅度和速度;社会主义生产力就是工本的生产力,即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特点的生产力。因此,衡量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成果的标志是消费水平或消费能力增长幅度和增长速度。前者是物为中心,以财富的增长为中心,后者是人为中心,是人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发展为中心。
资本所有者是少数占有大量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资产者,而工本所有者是参加生产的全体员工。因此,资本的生产方式是两极分化的生产方式,是以满足少数人发财致富要求的生产方式;工本的生产方式是共同富裕的生产方式,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消费需要的生产方式。
以上观点是否恰当,愿与作者共同探讨。
202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