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的精神内涵
【2020年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并提出“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1]的希望。“增强爱国情怀、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内外视野”,理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精神的首要内涵、基础内涵、本质内涵与现代内涵。
一、“增强爱国情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精神的首要内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2]。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细胞、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是推动现代经济体系形成、高质量发展实现的根本力量,“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3]。《华为基本法》第四条“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和爱生活是我们凝聚力的源泉”,第七条“华为以产业报国和科教兴国为己任,以公司的发展为所在社区作出贡献;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不懈努力”,正是基于深厚的“爱国情怀”,促使华为不断发展壮大,进入科研引领的无人区。而任正非所说“真正的爱国,是强大自己”,更成为推动中华民族突破封锁、实现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面对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救亡图存过程中,实业救国推动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鲜明提出“实业救国”的状元企业家张謇,“发展实业从吃穿入手”的“面粉大王、纺织大王”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被称为“科技泰斗、士子楷模”的“中国重化工之父”范旭东,集“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毛纺大王、水泥大王”于一身的“企业大王”刘鸿生,通过“产业、交通、国防、文化”运动“将民族解放和国家振兴”的“中国船王”卢作孚等民族实业家楷模,通过兴办实业、教育、医疗及公益事业等,无不以强烈的爱国情怀推动“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革命救国”的实业发展。
无论以华为任正非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家爱国情怀,还是近代民族实业家“实业救国”爱国情怀,都成为社会主义企业家精神最突出的首要内涵。从国有企业角度“作为企业法人代表的基本前提是,国家委托你在企业内部行使职权,你不仅代表一个企业的利益,首先是代表国家的利益”[4],国家利益代表着全民共同利益,“共同利益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首先是作为彼此有了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5]。在彼此有了分工、相互依存的社会发展中,国企作为被国家委托的“创造财富”的细胞组织,必然以财富报国为基本职能。从民企贡献角度,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同样功不可没,尤其以“爱国情怀”为己任的民营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带领亿万劳动者奋发努力、艰苦创业、不断创新,共同推动着“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精神”的形成。
二、“创新诚信守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精神的基础内涵
企业家是从事组织、管理并承担经营风险的人,企业家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创新就是对新产品、新市场、新的生产方式、新组织的开拓以及新的原材料来源的控制调配,企业家被称为‘创新的灵魂'”[6]。创新的目的在于创造财富,“创造财富”是企业经营的本质基础,而“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那时,财富的尺度决不再是劳动时间,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7]。就此看来,如果使企业家成为生产力发展中的“真正的财富”推动者,就必须成为“发达的生产力”,这就需要通过创新创造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从而以“发达的生产力”创造出丰富的经济社会财富,实现个人发展与生产力发达的辩证统一。
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和创造财富、增加物质积累、满足社会需求的经济组织,“创造财富”是企业存在的最基础内涵,而社会主义企业创造财富的过程,是企业家创新引领,劳动者共同参与的过程。尤其,“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目的,除了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和为国家提供收入外,也应该包含争取提高企业自身(联系到企业全体职工)利益”[8]。无论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为国家提供收入,还是企业自身利益、全体职工利益,都需要通过“创造财富”来实现。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富裕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一不需要通过创造财富实现。
诚信守法,是企业家经营发展的底线。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诚信经济。没有诚信的商业社会,将充满极大的道德风险,显著抬高交易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诸多知名企业早期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有豪爽、仗义、热情、深厚的国家情感与造福民众的愿望,“但虚张声势、无视民众智商,因企业利益伤害国家和民众利益,禁不住金钱诱惑,责任感和道德感逐渐被消磨”[9],最根本的原因丢掉了企业家精神的基础内涵诚信守法。曾为上海首富“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1位的周正毅,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挪用资金罪被判刑16年;香港欧亚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杨斌曾为“中国大陆第二富豪”,因圈地、圈钱走入命运绝境;以“振兴中华”为追求的唐万新最终却损害着国家和民众利益。
三、“承担社会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内涵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时强调:“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为民营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民营企业家富起来以后,要见贤思齐,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发挥先富帮后富的作用,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10]。“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主义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内涵,曹德旺提出:所有企业家都应具备“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的“三为”素质,企业的成功,有员工辛勤付出,有国家大力扶持,有社会各方面力量。非一己之力,也非一己之能也,“企业家要深深地感受到肩膀上的责任,国家会因你而强大、人民会因你而富足、社会会因你而进步”[11]。
有西方经济学者长达40年的工作,就是试图把“企业家”在中国从负面词变成正面词。笔者认为“企业家”在中国从来就是一个正面词,是与“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作家、工人、农民”等虽承担不同社会责任、但均以“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导向的职业。如果将“企业家”作为负面词,那是误将“企业家”视为“资本家”,而“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创造剩余价值”[12]。由此,以“剩余价值剥削”实现“增殖自身”的“资本家”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正面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应该只有基于职业而存在的“企业家”群体,没有基于资本而存在的“资本家”阶级。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伟大的战略决策,“先让一部分地区一部人富起来,然后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便意味着“先富带动后富”是改革开放之初确立的国家契约。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企业家理应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推动者。刘强东“当富到赚一个亿都是小目标,一个月几十个亿都让人很痛苦的时候,富到中国人全世界都买买买,但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的状态,这是我们这帮已经富起来的人的耻辱,呼吁全体企业家共同行动起来”[13]。2022年,刘强东捐款6200多万股京东股票,价值149亿元,美团王兴捐款147亿元,小米雷军捐款145亿元,安踏丁世忠及其家族捐款101亿元……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已经迈向“先富带动后富”的国家契约履行阶段。
四、“拓展国内外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精神的现代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视野决定企业发展格局,有多大视野就有多大胸怀,有多大胸怀才能成就多大事业,弘扬企业家精神,需要拓展国内外视野,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尤其,当前受经济下行和全球疫情影响,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开阔视野、审时度势,密切关注国家导向和国际形势对产业行业企业的影响,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强化核心竞争力,提升抵御风险力。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战略部署,2022年《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对新发展格局形成重要基础支撑,“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14],国内统一大市场与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网络化结合,成为拉动或推动重大的技术进步、结构变迁和社会演化的主要力量,对于实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顺畅流动和优化配置起到重要推动,也为企业家开拓国内市场、整合资源要素、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着极为开阔的“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和有序性”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家要“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的能力,提高把握国际规则能力,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提高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15]。近几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贸摩擦加剧,但是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压仓石的作用日显突出,中国企业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在“一带一路”引领下,沉着应对、化危为机,更好地融入世界,重铸全球市场循环圈。尤其,在疫情冲击全球经济背景下,面对全球供应链必然大调整,企业家必须以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在产业链安全和产业链效率中寻求平衡,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20年7月21日。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华网,2019年11月12日
3.《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20年7月21日。
4. 习近平《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00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3页。
6. [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商务印书馆 2017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页。
8.蒋一苇《企业本位论》,《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第16页。
9.参见彭征、孙洛《企业家的黑天鹅》,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前言第1-2页。
10.《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人民网,2020年11月27日。
11.《曹德旺谈企业家精神》,百橙企业家精神视频号,2022年11月4日。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9页。
13.刘强东《30年前大家都说好的,要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022年10月22日。
1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新华网,2022年4月10日。
15.《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20年7月21日。
(作者系青岛大学劳动人事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劳动人事研究基地主任;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