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淮海战役,吃上看国共两军胜败
原注:1948年11月,徐州,“国军”李弥将军和他的两位副官在吃晚餐。
这是一张美国《生活》杂志记者马克·考夫曼拍摄的淮海战役战地照片,照片中除了两名勤务兵外,坐着吃饭的,(左起)分别是“国军”十三兵团司令李弥,副司令赵季平,参谋长吴家钰。
三位“国军”将军的饭菜相当丰盛,七菜一汤,荤素搭配,虽然没有酒水,却有美国骆驼牌香烟,甚至餐桌上还有那个年月极少见的餐巾纸,饭后还有香蕉作为甜点,。
餐巾纸完全是高级进口美国货,原因我写王耀武那篇讲过。香蕉别看发黑,实际上应该是南京空运过来的台湾香蕉,只是低温条件下氧化了,在那个年代的这个季节里,绝对是稀罕物。
原注:1948年11月,徐州。国军将军李弥和两位副官在晚餐后讨论战略。
别看李弥吃得津津有味,饭后还不忘用牙签剔牙,但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可就乐不起来了,他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哀嚎:
“连日来空投粮弹与预定数量,粮不及八分之一,弹不及三分之一,现全军官兵日食稀饭,一顿不饱,枵腹作战,影响士气至巨。”
更要命的是,伴随着雨雪,西伯利亚冷空气来了。
“1948年12月24日 星期五 大雪 西北风 寒
昨日《中国时报》载:气象报告,西伯利亚寒流南袭,23日黄河流域中上流域雨雪,24日长江下流域雨雪,俟寒流重心过后,天气当转晴,东北晴。
原注:1948年11月,徐州,“国军”炊事兵
饭后风雪又开始,已修出小路又被雪覆盖,饭于大雪中煮熟,于大雪中食之,顶雪进食不易,而冒雪炊饭更难。“
以上文字出自徐夕夫日记,他是国民党徐州“剿总”直辖部队辎汽第二十四团一营副官。
此时,淮海战役已经进入第三阶段,黄百韬、黄维兵团相继被歼后,杜聿明、邱清泉、李弥兵团,也将迎来他们的最终命运。
从12月16日起,陈官庄(今属河南永城)包围圈里基本已经断草绝粮。国民党空军的空投完全是杯水车薪,尽管“国防部联勤总部”,调动了空军的两个空运大队,并租用中国、中央、陈纳德三个航空公司的运输机参加,调动所有水陆交通工具、车辆、人力,将所需物资日夜不停运往南京大校场机场备投,联勤总部有关署司,空总及国防部第三、四厅各方面直接、间接为空投服务的估计有数万人之多。
原注:1948年,北平,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直辖空运队的飞机在运输战略物资。
徐州“剿总”副参谋长文强算了笔账:
“只就投粮一项来说,当时在陈官庄包围圈中约有官兵三十万人,就空投一日的最大量来计算,也只够十万人一日所需,仍有二十万人没有吃的。如果平均分给三十万人来吃,就只够每天每人吃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