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否定辩证法来否定新中国的历史真不愧为一大发明

2024-12-20 1922 3
作者: 政说心语 来源: 政说心语头条号

  我前几天针对一个网民把运用辩证法的人说成是“乌合之众”的言论,写了一则微头条和一篇图文。在这两篇文章的评论区里,发现有些人的留言对辩证法理解的扭曲,真让人啼笑皆非。

  先例举几个评论让大家看看吧。一位上海网民这样说“辩证法,诡辩术?逻辑学呢?”

  一位重庆的网民这样说:“辩证法是不是总有理?”

  一位云南网民这样说:“辩证法要讲资格,有了资格可以怎么辩都行,类似官大一级压死人。”

  还有一位上海网民这样说:“辩证法就是一件事情可以各种角度说明,可左可右,甚至来回飘忽,至于如何说完全取决于立场。采取主观表述。例如:可以通过个别例场景放大来主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或者主张类似国是千万家,国是家。逻辑法是不带立场角度的阐述,讲求实事求是。类似启动乌托邦试验,东西德,南北朝鲜,获得试验结论。类似墙是千万砖,墙是砖,表达逻辑不通=狗屁。”

  在这些人看来辩证法就是带有鲜明色彩的“诡辩术”,或者是特定阶层的理论工具,甚至把它扭曲成为社会主义“优越性辩解”的工具,而根本就不知道辩证法是一门科学。这是一种非常可笑的狡辩。

  什么是辩证法?我们先不妨举两个例子。先说大家都知道的古代历史故事《塞翁失马》,《塞翁失马》是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虽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它代表了一种辩证的哲学观点,即矛盾相互转化的辩证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就是辩证法。考虑文章篇幅就不具体引用这个寓言故事了。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都要冷静对待,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要能够做到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情有可能出现的极端的变化。这样无论是福是祸,就会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坏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成好事,反之,好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变成坏事。就是说,事物的好坏,人的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是可以转化的。这种辩证法怎么就是如有人扭曲的那种情形呢?怎么说懂一点辩证法就成了“乌合之众”了呢?

  再如古代的又一个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形而上学地看问题,不能墨守成规,要懂得变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坚持错误的观念和做法。这就是和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形而上学的哲学观点。

  从这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应该清楚地理解到了什么叫辩证法了。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辩证法本质上就是一种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工具。掌握辩证法的本质和规律,就能很好地运用它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通过辩证法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才能找到好的解决方法解决问题。

查看余下7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套用一个汉语成语,物极必反就是辩证法。不用谁去诡辩,事物走极端,其自然就会向自身的反面转化。一个鸡蛋,走到极端,要么变成小鸡,要么变成臭蛋,不可能永远是原来的样子,这是客观事实,需要诡辩吗?新中国的诞生,就是物极必反的结果,就是辩证法的胜利。逻辑是根据辩证法总结出来的思维方式,没有辩证法就没有逻辑。如果没有“饿死人”这个事实,怎么会有“饥饿会死人”这个逻辑?
1条回复
你你你你你你可是,“吃饱了”也会死人的。所以,就要搞清楚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呀。
2个月前•广东   00回复
从传统道哲高度讲,也无需唯物前提宇宙本质上只是个有无不二的辩证话,马主义讲唯物是在政史观上理解就好。如资一无这对矛盾和大小多少一样,去掉一方另一也不存在,佛家叫无自性(沒有固定的本质)无产阶级出身的贪腐分孑有的是,都是可变的阶级性即是社会(关系)性"人性"也是,解决之道从根本生产关系入手一大力发挥公有制计划经济手段尽快共富并以计划框架统驭市场。同时大力宏扬大道升维哲学也就是常讲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升维,因不存在无产级级自性,有这个"自性"就不对了。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