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否定辩证法来否定新中国的历史真不愧为一大发明
我前几天针对一个网民把运用辩证法的人说成是“乌合之众”的言论,写了一则微头条和一篇图文。在这两篇文章的评论区里,发现有些人的留言对辩证法理解的扭曲,真让人啼笑皆非。
先例举几个评论让大家看看吧。一位上海网民这样说“辩证法,诡辩术?逻辑学呢?”
一位重庆的网民这样说:“辩证法是不是总有理?”
一位云南网民这样说:“辩证法要讲资格,有了资格可以怎么辩都行,类似官大一级压死人。”
还有一位上海网民这样说:“辩证法就是一件事情可以各种角度说明,可左可右,甚至来回飘忽,至于如何说完全取决于立场。采取主观表述。例如:可以通过个别例场景放大来主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或者主张类似国是千万家,国是家。逻辑法是不带立场角度的阐述,讲求实事求是。类似启动乌托邦试验,东西德,南北朝鲜,获得试验结论。类似墙是千万砖,墙是砖,表达逻辑不通=狗屁。”
在这些人看来辩证法就是带有鲜明色彩的“诡辩术”,或者是特定阶层的理论工具,甚至把它扭曲成为社会主义“优越性辩解”的工具,而根本就不知道辩证法是一门科学。这是一种非常可笑的狡辩。
什么是辩证法?我们先不妨举两个例子。先说大家都知道的古代历史故事《塞翁失马》,《塞翁失马》是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虽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它代表了一种辩证的哲学观点,即矛盾相互转化的辩证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就是辩证法。考虑文章篇幅就不具体引用这个寓言故事了。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都要冷静对待,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要能够做到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情有可能出现的极端的变化。这样无论是福是祸,就会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坏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成好事,反之,好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变成坏事。就是说,事物的好坏,人的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是可以转化的。这种辩证法怎么就是如有人扭曲的那种情形呢?怎么说懂一点辩证法就成了“乌合之众”了呢?
再如古代的又一个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形而上学地看问题,不能墨守成规,要懂得变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坚持错误的观念和做法。这就是和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形而上学的哲学观点。
从这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应该清楚地理解到了什么叫辩证法了。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辩证法本质上就是一种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工具。掌握辩证法的本质和规律,就能很好地运用它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通过辩证法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才能找到好的解决方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