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战略竞争”今后的发展与未来前景
以中美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为标志,中美“战略竞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之所以这样讲,其主要标志在于,在此次会晤中,美国总统拜登提出了两大命题:一是美国要继续同中国进行更激烈的“战略竞争”;二是提出美中两国必须负责任地管理这个竞争。
对于中国来说,此前中国反对以“战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对此并不认可,但现在则认为不能简单用竞争定义全部的中美关系。这意味着,今后中国将不得不面对现实,“战略竞争”已经不是认可与否的问题,而是摆在眼前的现实;也不仅仅是美国单方面所设计的议题,而要由中美两国共同来加以运作了。中美关系以前所强调的是“管控”彼此“分歧”,从今而后进一步要“管理”中美“战略竞争”了,从“管控分歧”到“管理竞争”,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升级。
在这样一种新形势下,中美“战略竞争”必将出现一系列的新发展、新变化,从而焕发出新的面貌。但是,未来中美“战略竞争”究竟什么样,相应地,究竟怎样“管理”才行之有效,现如今仍犹抱琵琶半遮面,更多时候都锁在烟雾中、偶尔露峥嵘,因此,目前我们还只能就其大致的轮廓进行粗线条的描述。
一、已经明确了相关要求与界限
面对中国,如今的美国表面看似乎有点坦诚了,不但坦诚公布美国已将中国定位成头号战略对手,而且拜登总统还坦诚地告知,美国将继续与中国进行激烈竞争,包括投资于国内的力量来源,并与世界各地的盟友和合作伙伴保持一致。
在此基础上,根据“战略竞争的需要”,美国还给中国开列一系列条件。根据中美元首会晤后美国方面所发布的纪要,美国为中国立下了如下这些规矩与界限:
——必须负责任地管理竞争;
——要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
——必须携手应对跨国挑战,如气候变化、包括债务减免在内的全球宏观经济稳定、卫生安全和全球粮食安全;
——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湾海峡现状,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采取的胁迫性和日益咄咄逼人的行动;
——对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做法提出了持续的担忧,认为这些做法伤害了美国工人和家庭,以及世界各地的工人和家庭;
——对中国在新疆、西藏和香港的做法以及更广泛的人权问题表示担忧。
应该说,上述这些条件与界限并非是强制性的,事实上也做不到,但这些东西的约束性很明显,都是美国用来束缚中国东西。
当然,相应地,中国也给美国划出了明确的红线,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概括起来说,就是两条“红线”:
一条是台湾问题
具体描述是,“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美国不能也不应逾越的红线。中方要求美方言行一致,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履行“不支持‘台独’”的承诺,停止虚化掏空一中政策,约束制止“台独”分裂言行,不要让局势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