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能“狭路相逢勇者胜”吗?看多了不服就试试,眼中都是泪
临近年底,看得最多的是讣告,听得最多的是谁“阳过”了,谁“阳康”了,谁不幸又“王重阳”的消息。因为不出门,只好通过网络看新闻,了解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知道了许多“阳康”们的消息。听说北京的“阳康”们去海南的三亚支持旅游业了,听说北京的某饭店被“阳康”们排队吃饭了,听说郑州的“阳康”们涌进了一个商场,数字达到了惊人的10万人。哎呀呀,这真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在新冠面前有一股“亮剑”精神啊,难道奥密克戎会被中国人的冲天豪气吓倒,从此疫情不在吗?
从国家的大政方针上,我看到了对新冠病毒传播的“淡化”,从战略上来说,对这个小小的病毒采取了蔑视态度:
国家卫健委选择在2022年12月26日晚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了。我总觉得以前专家们提出的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更为贴切,毕竟肺炎也好,传染病也好,这是一种病。更名为“感染”,听着怪怪的,感染是动词,炎症是名词,把一种病叫做什么“感染”,这种用词准确吗?但既然国家卫健委代表了权威,姑妄听之,就叫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吧。更名之后,这种病不再按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了,改为“乙类乙管”,降低了档次,从国家层级上,以后拿这个病不太当回事了。
虽然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关闭了大门,或打算对中国关闭大门,但中国已下决心对全球敞开大门了。一是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二是取消入境人员核检和集中隔离,总之要动起来,不再以新冠疫情为由影响中国与外国的互动了。既然外国不拿新冠疫情当回子事,选择“躺平”三年了,中国也不再坚持过去的“动态清零”,最后关头决心与世界站在一起。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叫“投降”?但如何巧舌如簧地辩解,也是那么大事,中国不再是孤立于世界的一个存在,全世界都不搞“动态清零”,中国也不搞了。
“清零派”与“躺平派”的争论仍在继续,舆论主战场上“急先锋”换成了首科大校长饶毅,批判张文宏,反对金冬雁,一时风头无两。另两位“战将”也没闲着,一位是司马南,跟陶斯亮你来我往地斗嘴;还有胡锡进,烧了10天了仍笔耕不辍,接连发文分析疫情形势。胡锡进、九边、储殷、黄日涵被称为“撞门四君子”,也有贬低他们的称为“撞门四人帮”,颇为不雅。胡锡进的“胡侃”代表了主流方向,不管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方略,他都能解读出个一二三来表示支持,故被人称为“叼盘”。我不反感胡锡进,但相对而言更赞成司马南和饶毅,觉得这二位的眼光更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