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杂谈三: 从《孙子兵法》看俄乌战争


  1998年7月,笔者考上北京某文化公司编辑,担任编纂书《孙子兵法战例选》课题组组长,当时为了深入研究,假公济私把《孙子兵法》重新演绎一遍。

  2022年5月19日,俄罗斯红星电视台的记者到达伊里奇工厂进行实地采访。根据现场的视频显示,记者库斯托夫随着楼梯走进此前乌军所防守的一个地下室,意外发现一本写着中文名字的《孙子兵法》。

  众所周知,当时乌军可是被俄军困守在此地,处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绝境中,乌军居然还研读《孙子兵法》。不得不说,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的智慧竟然能为今天俄乌冲突中浴血拼杀之将士采纳吸取用于战争实践,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放之四海而皆准

  2006年11月,中国学者林东受国家教委国际交流协会委派,赴美参加艾森豪威尔基金会东北亚地区交流项目,其间,受邀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作《亚太安全与中国的国防现代化》的演讲。演讲那天正好是周末,陪同他的教授说,学校现有400人,平常很多人在中午就忙着回城里了,今天居然有满屋子人,说明大家对中国海军关注的热情很高。

  但此后发生了一件更让林东惊奇的事情,当演讲会的主持人威尔森教授在送他去车站的途中,竟然兴致勃勃地与林东聊起老子和孙子,而威尔森居然能用文言文背诵《孙子兵法》全文。威尔森说,近年来他出版了一部《孙子兵法》的译本,其中一大难题是如何翻译“兵法”这个概念,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相比,《孙子兵法》不只是作战之法,也不限于用兵之法,它还包括带兵之法和为将之道。而老子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同样是博大精深,孕育着合作安全的理念,他不禁吟诵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据悉,当年海湾战争时期,美军参战官兵人手一册《孙子兵法》。十数年前,笔者在总政下属单位从事文职工作时,曾就此征询基层带兵的某位营连级军官,是否读过《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后者王顾左右而言他。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吴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前,被誉为“兵学圣典”。现存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现代战争有些超过认知

  在世界上享誉至上的另一本书就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创作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首次出版于1832年的《战争论》。

查看余下8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