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孙子兵法》,也救不了亚速营
俄军完全控制马里乌波尔的亚速钢铁厂之后,发现了很多好东西。
有亚速营的纳粹标志涂鸦,还有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
但最有意思的是,他们还发现了一本《孙子兵法》。
实际上,一线士兵读《孙子兵法》除了丰富见闻、增加朋友之间吹牛逼的素材,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孙子兵法》太高屋建瓴了,讲的是兵家的“道”,而不是前线的战斗技巧和经验。
军事这种技能,是需要天赋和实践经验的, 不是说你读几本教材和兵法书就能有用的。
有的人天生会打仗,有的人能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白起、韩信都不是科班出身的战神兵仙,卫青出身贫贱,未必读过什么兵法,霍去病到死也才20多岁,未必有时间系统学习兵法......太平天国的英王陈玉成用兵如神,每到一处都登高观察地形地势,然后安排埋伏、迂回、反包围,算无遗策,人称“三十检点回马枪”,但他贫苦农民出身,13岁就上战场,根本没机会读什么《孙子兵法》。
教员同志自称“不会打仗”,“我一个做教员的人,从来没想过要打仗”,“我这是被蒋介石逼的,他杀我们的同志,我才打他”,然而就他这么一个只当过半年兵,从来不带枪的人,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统帅,无论从战略眼光还是临阵指挥,林、粟、彭、徐、刘.....无人不服,四渡赤水是中国军事史上的“微操巅峰”,《论持久战》连敌人都赞叹不已,甚至让一位日本侵略者成为了日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至今还是我们指导实践的重要策略。
但是在遵义会议的时候,依然有人不服他,说“你也没什么了不起,打仗全靠《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教员同志谦虚道:“你抬举我了,其实《孙子兵法》我还没读过,以后有空看看”。
实际上,在从事军事斗争之前,教员同志非常喜欢读的书不是军事兵法,而是一本地理书籍,名叫《读史方舆纪要》,这本书有意思的就是它既是一本史书,又是一本地理书,它把历史上的重大战役发生的地点、地理环境给描绘了出来。
所以,教员同志读书,是为了“用”。
有的人熟读兵书,兵家先贤的名言倒背如流,天天“吾善孙吴法”,沙盘推演战无不胜,外国教材上的战例信手拈来,言必称亚历山大、汉尼拔、拿破仑、古斯塔夫......甚至还有什么法国军事名校毕业,独创法式滚筒战法......到头来还不是换得一句——“五天之前,他干什么去了?”
真正了不起的军事家,要么是天生的思维敏捷、眼光独到,要么是认真谨慎,善于钻研,谋定后动,不打无准备的仗,能从战争中学习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