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用上抗病毒药VS第一时间用上中药,基层医生该听谁的?

2023-01-07 4528 5
作者: 重楼 来源: 红歌会网

  这两天,张“圣人”的一个在社区医院指导用药的讲话被疯传。其核心要义为在救治的“黄金72小时”,辉瑞的paxlovid也好、阿兹夫定也罢,“抗病毒药一定要先用上”。

  这一次,他也知道情况紧急,不再抖进口车国产车的机灵,明确表示无论进口车,国产车,先跑起来再说。

  说实话,笔者其实不反对医院对这些小分子抗病毒药的使用,此前笔者撰文也仅仅是批评将其当做包好的“特效药”或“神药”来使用,而不顾其严苛的限定条件。

  昨天人民日报也强调,“抗病毒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而医生如何判断和用药,其实也是需要培训的。遗憾的是,这些抗病毒药究竟什么条件下才能使用,有什么禁忌,在张“圣人”的培训中,笔者并未看到相关信息,而前两天北京协和那个指南,是写得非常清楚的。

  至于中医,中医专业出身的张“圣人”说得还是那么“清晰明白”:“但是你说用点中药可以吧?用点中药当然是可以,因为中药我不太懂,所以我没有给你讲怎么用中药的话,你肯定比我懂,你想怎么样你自己去看着办。”

  一句话,不肯定不否定,不置可否,谁也不得罪,隐含话语的则是,我这大专家都不推荐,你要想用就自行担责吧。

  在张“圣人”的思路中,救命当然靠小分子抗病毒药,这是第一时间必须要用的药。

  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前几天发文,要求“要把第一时间用上中药作为临床救治的原则之一,力争第一时间进行中医药干预”,“减少病情向重型转化”。

  这也正是近三年来在各地被反复证明的宝贵经验。

  两个“第一时间”,有了差别和冲突,那么基层医生该听谁的呢?

  相比基层医生的手足无措、无所适从,更为严重的是,耽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造成本不该有的死亡。

  中西医如何更好的结合,不同的药物该如何形成配合,的确是一个值得严肃认真对待的问题。

  这个难题不应该交给基层医生。

  关于中医的救治效果,这里还有一个鲜活的案例。

  四川省中医院感染科在无呼吸机和其它机械通气手段支撑的情况下,最近一月,入院71人,出院65人,现住院病人52人,期间死亡1人(头天晚上10点入院,第二早6点病逝,没有吃上中药),而这些病人至少是普通型及以上,部分病人是重型或危重型,就是常规对症治疗+中药。

  事实证明,中药为主的抗疫其实是确实可行的。

  其实早在武汉时期。扈晓宇医生所率领的团队就创下了重症病房三个0 的记录。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感染科主任扈晓宇所在的医疗队,中医10名、西医65名,其中36名为ICU医生,于2月15日成建制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两个病区,共128张床位。

查看余下4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