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依依:城管上街撕春联?多管闲事!
在中国,城管是最常见的基层执法群体之一。他们处在执法队伍的最基层,与底层老百姓接触最多,如小商贩、流浪汉、游客等等,加上这支队伍的人员构成也往往是三教九流、参差不齐,因此时常因损害百姓利益、暴力执法等问题而被大众所厌恶。
可以说,城管是遭受争议最多的基层执法群体。
近日,在甘肃武威,城管群体因“撕春联”争议再次进入大众视野。2月7日,有网友爆料称,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城管上街清除商户的春联,当天已经清理一部分。8日,多名商户反馈,清除春联的行动去年就已开始。而凉州区城管局工作人员则表示,这是市容市貌整治行动,关注到网友的不同意见后,他们已对行动予以整改,只清理无法修复的春联。
首先,过年贴春联是我国重要的习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城管的行为显然站在了群众的对立面。
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宋朝,在明朝开始盛行,到了清朝,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种类很多,贴的地方也各有不同。但无论贴在哪里,只要一看到红色春联,都会感觉非常喜庆,从中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对于老百姓来讲,精选一幅春联贴在门上,既能起到装点居所、辞旧迎新的作用,也是自己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也难怪商户和广大商户对此事十分不满,纷纷表达愤慨之情,农历新年刚过,城管就上门清除商户春联,搁谁心里也不舒服。
撕春联的行为一方面会让群众对城管更为厌恶,为以后更剧烈的矛盾冲突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也会打击群众过传统节日的积极性。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放炮不让放,说污染又扰民;烧纸不让烧,说是封建迷信;贴完对联还要给你撕掉,说影响市容。完了又天天问“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了?”“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爱过洋节?”
再者,商户贴春联是否影响市容,市容的好坏由谁定义?市容整治的边界在哪里?
撕春联事件在网上引发群众热议后,当地城管部门声称,这是在整治市容市貌。我想,大家都在城市生活,谁不想维护市容市貌呢?但到底什么样市容市貌才是好的呢?
近些年,一些城市为了所谓的市容市貌,真是煞费苦心。一方面,他们把低端人口不断向郊区驱赶;另一方面,则对商户、小摊贩等进行过分的统一化管理,可谓细致入微,比如有不少地方要求门店招牌改为拼音或要求商户招牌统一等。
这种行为,与其说是在整治市容市貌,不如说是为了满足某些上位者的“洁癖”,把他们觉得碍眼的事物移开,然后再统一安排,凸显出他们的高品质生活与优雅,撕春联也这种惯性思维的延续罢了。
在商户和网友表达了不满之后,当地的调整也仅仅是“只清理无法修复的春联”,可见,他们撕春联是应该的,只是对“没有损坏的”暂时手下留情罢了。
其实,揭掉春联与否,完全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根本用不着城管人员来代劳。过完正月,或者新春开门营业后,大多数商户会自行揭掉春联,少数会保持一整年,如果有破损影响门店美观,商户也会自行撕掉。
因此,当地城管部门派人去撕掉商户的春联,既不尊重他人,也是一种权力越界,做了不该管的事,可谓“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最后,我们也要认识到,城管固然良莠不齐、经常存在暴力执法的问题,但他们也只是执行者,根子还是在于城市管理中相关领导的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问题。
近几十年来,在许多管理者眼中,普通老百姓往往成为了被管理的角色。在考虑城市发展时,他们更看重的是政绩和GDP,而很少去考虑那些曾为城市发展而挥洒汗水的外来劳动力。
在决策时,他们往往就会忽略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更多只是从他们认为的能够被看见的有利于他们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
也因此,城市的管理也就必须有城管这个群体,他们作为执行者,根据领导的意见,管理商业街、沿街商铺等等。
其实,如果发挥老百姓的主观能动性性,大家完全可以自我管理,根本用不上城管这个职业。
【文/白依依,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地火依燃”,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