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天府绿道复耕惹争议,该为毛主席的“以粮为纲”正名了
近来,成都天府绿道的“复垦复耕”事情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巨大争议。作为一名已在成都工作生活多年的普通百姓,笔者也想就此谈一些看法。
1、网民究竟在争议什么问题?
笔者去年12月中旬在绕城绿道骑行,就曾亲眼看到一大片“花田”被推平翻土,当时还以为是要改种其他品种的景观植物。
今年3月底以来,很多成都市民在本地问政平台投诉称,自己所在小区附近的绿地以及当地花重金打造的“环城绿道”拆除了绿化植物,种上了农作物。
成都天府绿道建投集团的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
网上流传的“天府绿道集团将全力冲刺全市10.1万亩耕地复垦复耕目标”,指的是成都此前设定的一个目标任务,从2021年启动,到今年完成10.1万亩土地的复垦复耕;
关于土地的性质,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都有明确的划定。这次复垦复耕的土地原本就是耕地,不存在“把原来的绿化工程改为农业种植”的现象。
其实被复耕的不只是绕城绿道。天府新区某些打着“公园房”旗号高价售出的楼盘,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田园房”,这让购房者产生了心理落差。但因为这个理由去质疑的网民毕竟只占少数。
笔者浏览了“天府绿道”官网,在其项目展示一栏写道:
按照总体规划,环城生态公园项目将建成“5421”体系,即打造500公里绿道、4级配套服务体系、2万亩水体及10万亩粮油产业带。
笔者不知道这个规划是不是一开始就制定好了的。如果一开始制定的规划“5421”体系打造“10万亩粮油产业带”,那么前几年为何要在“粮油产业带”先花费大量金钱和人力搞绿化景观呢?这恐怕才是网友争议的真问题。
很多网友争议的其实不是成都应不应该保留耕地,而是为什么要反复拆建、“浪费公帑”。负责相关项目的单位的回应,显然是答非所问。
“拆绿复耕”的做法,其实是似曾相识的。笔者所在小区附近前几年要修地铁,而修地铁就得把沿线公路挖开。在地铁项目正式立项、准备动工之前,小区附近地铁沿线的公路翻修竟然先行上马了。于是,这条公路用了大半年重修了一遍;通行不到一个月又打上围栏,重新挖开进行地铁项目施工;待到地铁完工,挖开的公路再次被回填、重修。
如此种种,网民心中其实是有自己的答案的,无非想亲耳听个解释。
2、从“退耕还林”到“退林还耕”
成都目前正在进行的“复垦复耕”,是对以往片面做法的一次紧急“纠偏”。
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粮仓”的美称,密布的河网带来大量沉积物,让这里愈发肥沃,适宜的气候也很适合农作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