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唯一的一次被捕,他是如何脱险的?


  1927年秋,毛主席按照中央的决定在湘赣边发动秋收起义,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护送毛主席直奔铜鼓县城。毛主席还特意化名为安源煤矿采购员张先生。

  然而,就在他们由浏阳进入江西铜鼓,到达边界的一个小山村时,被一伙团防队员抓住并扣留。当然,敌人并不知道他们的身份,毛主席急中生智,从衣袋里拿出两块银圆,对他身边的团防队员说:“老总,我是一个小生意人,这里有点小意思给兄弟打点酒喝。”

  那团防队员见到毛主席手中的银圆,就用眼睛示意,可以往旁边的山上跑。毛主席明白了那团丁的意图,把银圆往团丁手里一放,便拔腿往山上跑去。

  一直见毛主席已跑进树林子了,那团丁才喊:“站住,往哪里跑?”并和两个团丁追了上去。毛主席见山涧一个拐弯处有一条小水沟,便跳进水沟中,用茅草、灌木盖住自己。几个团丁草草搜了一会儿,见没有人,便下山向长官报告去了。

  1938年出版的《毛泽东自传》中提到,见敌人走远了,毛主席才从水沟里爬了出来。但他此时迷了路,幸好遇到一个打柴回家的农民,让他住在了月形湾吴家祠堂。毛主席回忆说:我身上还有七块钱,买了一双鞋子、一把伞和食物。当我最后抵达农民自卫军的时候,衣袋中只有两个铜圆了。

  直到毛主席上了井冈山后,才派人找到当地的地下党,打听到那个打柴人农民叫陈帷德,是铜鼓纸工工会的会员,后来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工作。解放后,毛主席曾多次给陈帷德写信,说他是“救命恩人”。

  这就是毛主席“脚踏两省地、四元定乾坤”逢凶化吉的佳话,这也是毛主席唯一的一次“生死逃亡”。

  这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毛主席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义无反顾,继续前往起义指挥部。其实,整个秋收起义过程,并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一路凯歌行进、捷报频频,而是一次屡屡受挫、愈挫愈勇的起义。

  在起义爆发初期,三个团先后失利,原定一起围攻长沙的计划落空,部队由5000多人锐减到1500余人;

  接着,配合起义的农民暴动也没有包围长沙,均遭到失败,可谓打击接踵而至,而且天还下起了连阴雨;

  后来,几支失利部队好不容易在文家市会合,又在转往罗霄山脉的进军途中,遭遇敌军袭击,总指挥卢德铭壮烈牺牲;

  甚至就在毛主席率领所剩不多的部队上井冈山前夕,还在遂川大汾镇遭地主武装突袭,队伍被打散了,毛主席好不容易才收拢起来……

  这一路的挫折对整个队伍是极其严峻的考验,疟疾又在队伍中盛行,很多人当了逃兵,部队减员非常严重,甚至师长余洒度、三团团长苏先骏都跑了,但毛主席面对困难,鼓舞斗志,率先垂范,一往无前。

查看余下3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