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从人人辟谣到人人喊打,老鼠到底经历了啥?


  江西一学校外包食堂“鼠头鸭脖”的事还不到一个月,重庆秀山县中医院的外包食堂的“魔芋鸭”盒饭又惊现“鼠头”。

  不同于上一次的是,网传舆情刚刚出来,秀山县市场监管局就第一时间查封了实物,并在舆情发生后的数小时内,就认定了“该异物为老鼠头”。

  看来,上一次江西“鼠头鸭脖”事件发生后网友的“穷追猛打”,以及最终的“顶格处罚”,还是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效果。

  笔者很奇怪,为何最近老鼠这么忙,要到处送鼠头?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是老鼠自己跳进了锅里,还是有一条用鼠肉冒充其他肉类的地下灰色产业链呢?

  为了解决这个疑问,笔者在网络上做了一些检索。发现后一种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鼠块”的价格并不便宜,冒充价格很贵的牛羊肉还有可能,冒充价格已经被生长激素打到谷底的鸡鸭肉,就不大可能了。

  不过,笔者在检索过程中,却意外地在知乎上看到了一条2016年的“辟谣帖”:

  300条回答了,绝大部分都是“答主们”在运用理工科知识,证明鼠肉不鸡肉贵,拿鼠肉冒充鸡肉是智商有问题,所以答主们几乎一致认定“黄焖鸡其实是老鼠肉”是谣言,传谣的都是弱智。

  结合最近连续发生的外包食堂的两起“鼠头鸭块”事件,2016年的“黄焖鸡其实是老鼠肉”事件,会不会也是因为后厨卫生状况差导致“老鼠跳进锅里”的情况出现呢?

  于是,笔者又检索了一下2016年的新闻。

  2016年12月10日,河南开封一网友通过美团订了一份黄焖鸡米饭,突然吃到了一块毛茸茸的东西,而且还长有牙齿!上网查询“异物”特征后,他怀疑吃到的是“老鼠的头部”。

  当天,接到举报的开封市鼓楼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到达现场,对该网友提供的黄焖鸡米饭进行了现场封存并送检;12月14日下午出具检测报告:“黄焖鸡样品中检出鸡源性成分”。

  然后,就有了上面提到的知乎“辟谣”贴,一堆大聪明出来论证“鼠肉比鸡肉贵”。

  回头看这个新闻,笔者认为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具的这份检测报告很有问题。

  质检依据的标准是“肉及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测定 实时荧光PCR法”的SB/T 10923-2012,这是一个贸易标准,明确指出针对的是“猪、牛、羊、马、驴、鸡、鸭、鹅和兔”,检验的类别根本不包含老鼠,也就是说这个检测只能检出“黄焖鸡样品”含鸡源性成分,而不可能检出样品含“鼠源性”成分。

  也就是说,检测人员自己都不能确认“异物”究竟是什么动物的肉,只能认定样品含有鸡源性成分;即便只针对“异物”检测,真要把鼠头和鸡块混煮,鸡块上的蛋白难道不会附着到鼠头上吗?

查看余下3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