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假靳东”事件,透过现象看本质


  #上海警方抓获假靳东团伙8人#这个事一开始我真是就当个笑话看,心想就是个大龄饭圈、花痴老妪,具体新闻也没细看…

  但是直到看到这条帖子,感觉现实存在的问题也许没那么简单。

  如同被卖保健品的骗子仅凭一声亲切的“爷爷奶奶”便被轻易地蒙骗(甚至有时候很多是自愿性受骗),这些被假靳东哄诱的大龄妇女,其在当前许多农村环境中被严重压抑的性需求和审美匮乏,乃至是一种精神黑洞的低洼状态,都从这次假靳东事件中凸显。

  首先这次得先夸一句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中国新一代短视频产品,或者说夸一句中国飞速壮大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能够以无限下沉和垂直的态势,让底端阶层仅凭一部手机就可以接触到光鲜诱人香喷喷的上流花瓶社会——比如那些颜值爆表的明星们(不论男女)。

  这样的上下阶层“联动”的结果之一就是,让农村大妈们在寻求到精神寄托的同时,也不经意地暴露出当前农村地区大龄妇女精神贫乏、生活状态压抑受迫的现状。

  五年前,《经济师》杂志就在2018年第1期刊载过一篇《新时期农村妇女精神生活的现状、 成因及对策》的调查论文,作者乔田语教授、张国民教授。

  文中就指出:

  在25岁至35岁之间的农村妇女群体中,她们能用内向和外向来大体的描述出自己属于什么样的性格,但在年龄偏大的中老年妇女群体中,性格只是一个较模糊的概念。

  从情感体验方面来看,当下中国许多农村地区的大龄妇女较为表面化,对于幸福的感知较为简单。

  对她们来讲有吃有穿,孩子有工作能吃饱饭就是最大幸福, 而相对于个人兴趣爱好是否得到重视、人际关系以及自身思想同时代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并没有给予重视或被给予重视。

  总体而言,农村大龄妇女对于自己的情感体验更多的是选择抑制, 例如对于婚姻巨大的不幸福感、主要是对夫权压迫的痛苦感,大多数妇女就会选择隐忍,这在农村几乎是无需讨论的。

  而隐忍的后果,就是将内心深处被压制、被压抑的滂沱情感,无限制地向屏幕另一端的靳东们,疯狂输出、以满足自己的寻欢需求。

  哪怕这种寻欢是单向度的、甚至是虚拟且短暂的,但对于她们而言,这就是每一天、每一个24小时里唯一的幸福。

  在乔教授和张教授的论文中,认为“农村大龄妇女的自我价值追问缺乏合理性”也是一大原因。

  原本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化,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传统腐朽礼教已离妇女远去。

  但是晚近四十年,随着空前规模的城镇化、人口与资源向城市中心移动,农村地区的“被抛弃感”远远要大于前三十年。

查看余下7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