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杰:思政课低级红是蠢不是坏?

2023-09-26 1047 0
作者: 陈俊杰 来源: 红歌会网

  思政课老师低级红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因为蠢,二是因为坏。总之,不是蠢就是坏。当然,较之于高级黑,思政课老师低级红更多的是因为蠢。

  思政课老师低级红只是党建之冰山一隅,加强党的建设首先要从高级干部入手。军营里有句老话:“吼破嗓子不如干好样子”!《党建》刊发的解放军报社评论部副主任桑林峰的《严防“低级红”“高级黑”》一文称,低级红是“有意识地夸大事实,靠无原则的吹捧来引发人们的反感情绪”。其实,个体意义上的思政课老师低级红早就是教育界的少数派了,因为学生的判断能力在进步,但还是稍有一部分的,有可能是历史原因与个人原因的杂合体。尤其是文革期间出生的少数思政课老师,“坏人老了”主要是因为不喜欢学习新事物。其中70后占多数,所以教育界的蠢人越来越不缺了。学生在思想进步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这话也是告诫我自己,千万不要因为见证了个别思政课老师低级红的蠢事就以为所有讲思政课的老师都是蠢人,这个也是认识上的错误。希望是很小,困难是很多,但光明就在远方,西天取经的师徒一行脱胎换骨才能渡舟而行。立场是立场,情绪是情绪,朋友圈的问题在朋友圈解决,教育界的问题在教育界解决。绝大多数思政课老师不是坏人并不代表思政课低级红就少了,你攻击我的立场,我有底气,所以并不会随情绪乱做判断,这是我比你强的地方。复旦中国研究院的范副院长就曾指出,“基于我们的组织状态与模式比较完备,所以部分干部会受自身政绩观的影响,容易在具体的政治生活中暴露激进执行的弊端,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背离初心的,只想做给上级看,不想真为群众干”。在高校70后领导层,这不是蠢人,但干的是蠢事。​任何真正立场坚定的思政课老师的政治思想与人格形成都要经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以至无穷的过程,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肯定,是每个思政课老师都要经过的最早认知的东西,也就是先存的种种规范,这种认知难免片面、浅薄而幼稚。随着见闻、经历、年龄与知识的增长,思政课老师们或早或晚地进入第二个状态,否定。这种否定几乎是要与肯定向对立的,因为已有的矛盾之处、不合理之处与未解之处都被认知到了,过去的幼稚被第一次击溃,重新树立的思想当然不会重蹈覆辙。接下来的发展主要有四个方向:最积极的方向,思政课老师的道德与知识等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后就会对现实的问题二次思考,逐渐对现实的若干矛盾、不合理与未解之处认识的更透彻,明白了它们为什么会存在及其前因后果并能对未来有所展望,这种思想第二次击溃了既有的思想,也就是否定之否定。就这样,一个政治上初步成熟的思政课老师成长起来了。从这里也不难看出,肯定、否定与否定之否定,研究对象并未发生变化,这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作为本质的否定之否定与作为表象的肯定与作为过程的否定是有相似性的,这也很容易让思政课老师迷惑,以为两者是同一的,这是在认识上犯了错误。但这样的思政课老师从总体上看还是属于少数,因为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会面临各种压力,如果最终(注意,是最终)没有实现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飞跃则大概率会演化出其他的三个方向。一是停留在否定阶段,看起来就好像只会怨天尤人,停留在了对既有问题的轻视上并以为别人都是糊涂的。这一类思政课老师又能细分出三种:有的是被敌对宣传忽悠瘸的,有的是自身没有进步动力的,有的是岁数见长自我闭环的。二是逃避进步,不再对政治持有态度,这个灵感来自人大哲学院张志伟教授,但我的感觉是这类思政课老师并不多。三是最可笑的一种,被压力摁回第一种的思政课老师。在这种压力下又能发展出三种方向:一是内在压力,也就是拓展知识、丰富经历、深度思考本身的难度与痛楚;二是来自既有模式的维稳者,“维稳”是给面子的说法,因为他们当中也有做的不好的,至少是良莠不齐的;三是做的好的,善于运用各种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拓展知识、丰富经历、深度思考,提醒他们少走弯路,这当然也会有利于推动思政课的进步。但就像《安娜•卡列尼娜》开篇所说的那样:正确的结果总是相似的,错的却是各有各的离谱之处。于是,居高临下惯了的思政课老师低级红就这样各显“神通”泛滥成灾了。有时他们畏惧谈论政治,因为他们自己也没什么政治水平,缺乏政治理解力,又被长期的低级红搞昏了头,片面的以为压制一切与政治有关的想法就是“讲政治”,自以为这就是“替党说话”,想把学生的思想强摁在“肯定”这个初级阶段,这种倒行逆施势必激起反感。我到现在为止还没见过哪个学生真的被摁住了,多数是假装的,目的当然也是糊弄思政课老师里的蠢人。在思政课的低级红问题上,正向的榜样都是润物无声的,负面的形象却足以让非政治类专业的老师大跌眼镜。两极分化也很麻烦,因为思政课低级红会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怀疑党的整套机制,更会让学生在心目中厌恶思政课老师,力戒自己以后变得这么糗。总是受到这种影响的学生当然悲催,但有时他们又想标榜自己,那就拿低级红靶子打吧!环视四周,除了大咖级学者与有行政职务而学生不敢惹的思政课老师就都是赞美者了。于是柏拉图的名言就应验了:“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就这样,文过饰非的思政课老师越来越多了,赞美迷了心智,飘了,连带着政治能力也下降了,于是思政课也就变得可笑了起来。郑州的逯军副局长曾反呛记者“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群众说话”,既割裂党群关系,又表现了政治水平低劣,套用到思政课上则是“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学生说话?”CCTV《新闻纵横》的评论员曾说:“如果不有意识地对干部进行思想教育,权力就会使他们头脑膨胀,做出种种令人难以接受的蠢事”。套用桑林峰的话则是:“这些事件,有的用力过猛,授人以柄;有的主观臆断,偏离实际;有的行为极端,适得其反;有的乱扣帽子,混淆视听。说到底,看似在红,其实黑的是党的形象,党的威信。”那么思政课又该怎么讲呢?深入浅出的站在党的立场上讲好思政课,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大优势。《求是》的一篇大作认为党员要首先提高政治辨别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呢?起码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准则吧?!

查看余下7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