滠水农夫:论当代“于连”许家印的倒掉
笔者之前写过《论不是“人民富豪”的许家印的倒掉》,现在这篇小文则是受到张宏良同志《许家印——当今中国又一个于连》一文的启发。
于连是法国小说家家司汤达名著《红与黑》中的主人公,其故事发生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波旁王朝复辟的大背景下。于连从小崇拿破仑,渴望建功立业,不甘心象他的父辈一样做一个木匠,有着强烈的向上爬的欲望,然而由于出身低微,在阶层固化、等级森严的法国社会,按正常途径他几乎没有晋升机会,于是他只能掩饰自己的内心,投靠自己并不喜欢的宗教,并利用与贵族阶级女性的恋爱关系,寻求进入上层社会的通道。然而正当他志得意满时,教会密谋陷害,把他送到了权贵们一手操控的断头台。对于于连这一文学形象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虚伪、阴险、踩着女人的肩膀向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阴谋家、野心家。也有人认为他是法对时反对封建权贵的勇士,是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典型代表。还有人认为他是拿破仑时代的悲剧英雄。
作为经典人物,于连这一文学形象滋养了无数人的心灵,尤其是在底层有志青年中间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他们对于连的同情就是对自身改变命运的渴望。笔者曾在《从祁同伟、高启强的悲剧命运看底层人的出路》中指出:“类似祁同伟、高启强这样的人物,古今中外层出不穷,通过文学艺术塑造的典型形象也屡见不鲜,比如《红与黑》中的于连,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了实现自己的巨大野心而孤身一人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辛苦地奋斗着,其间不乏种种不光彩的手段。正当他自以为踏上了飞黄腾达的坦途和得到了超越阶级的爱情之时,社会却无情地把他送上了断头台。于连这样的悲剧在无数底层出身的人身上上演,祁同伟、高启强只不过是这一联串人物中的一个,只要还存在着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特权等级社会,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停止,一个个于连、祁同伟、高启强们就会接连产生出来。”
现在一众欢呼“倒得好”的许家印何尝不是又一个于连。许家印出身于河南一个农民家庭,母亲早逝,他在艰辛中长大,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钢铁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舞阳钢铁厂工作。之后是创业,乘着改革开发的东风,他的事业越做越大,一度成为中国首富。截止倒掉之前的人生履历,许家印无疑是穷小子个人奋斗成功逆袭的励志典型。可是,最后的结局他也如同于连一样,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今天加在他身上的所有罪名,确实他是罪有应得,然而我们除了发泄墙倒众人推和落井下石的快感外,难道就没有一点理性的思考和对这件事更深层次的反思。其实正如于连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一样,许家印悲剧结局也注定是他无法逃避的,他的命运只能随着时代的波动而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