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盛刚:巴以冲突背后的美国全球战略
目前,世界上大国竞争与对抗日趋激烈,在欧洲俄乌冲突陷入“持久战”,结果难以预料。在亚太,中美关系已经被形容为“站在悬崖边上”。在中东,近日巴以隆隆的爆炸声再次震惊世界。很显然,如果认为这些冲突的发生仅仅是因为地区性偶发因素导致的,自然是一种错误,而且也无法对此加以解析。事实上这些冲突如出一辙,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那就是美国正在下一盘大棋。
具有讽刺性的是,在冷战结束30多年之际,人们发现,冷战结束,前苏联的解体不仅是20世纪地缘政治的悲剧,同样对于美国和西方国家来讲也是一个灾难。对此美国已故历史学家沃伦斯坦·伊曼纽尔就曾经讲到:“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据说是赢得了冷战的胜利,其后,我们就处于一个单极世界之中,而美国则是其中最为强大的力量。我以为这是对于现实的极端错误的理解。问题之一,就是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他之所以如此认为,这是因为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同时也是美苏称霸世界的基础。事实上,对于冷战的认知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乔治·凯南的,一个是尼古拉斯·斯皮克曼的,两人都是美国著名的地缘政治战略家。前者可以称之为苏联行为的根源,后者可以称之为美国行为的根源。前者认为冷战源于苏联的扩张本性,美国的“遏制”战略是对苏联的反制,冷战是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与博弈。后者则认为冷战源于美国的全球战略,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分裂与平衡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阻止出现国家或国家间的联盟,形成一个主导性的势力,从而威胁美国的安全。而要做到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断制造热点,引发冲突,让欧洲,中东与亚太地区的主要国家处于相互对立与相互牵制的状态。这样,美国不仅可以从中渔利,而且还可以以平衡者与和平者自居领导世界。所以,一个美国主导的分裂但平衡的欧亚大陆是美国霸权存在的先决条件,它既是一个地缘政治框架,也是一个地缘经济框架。而冷战的结束,对于美国来讲未必是一件好事。显然,两者比较,后者更能说明冷战的真相,也更能够说明目前美国的行为与战略意图。
目前,种种迹象表明,美国为了再次伟大,正在不惜将世界推回到冷战,甚至于不惜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在欧洲,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曾经公开指出,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有“三大目标”:一是美国希望看到一个自由独立的乌克兰;二是一个被削弱、被孤立的俄罗斯;三是一个更强大、更统一、更坚定的西方。拜登更是宣称,美国又回来了,大西洋联盟又回来了,世界秩序的拐点已经到来,美国将再次领导世界。显而易见,美国的目的就是试图通过俄乌冲突,使俄罗斯与北约国家,新欧洲与老欧洲等等,处于相互对立与相互牵制,相互消耗的状态,由此重新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分裂与对抗的欧洲格局。同样,在亚太,美国不断炒作台海问题,现在又在幕后挑拨中菲矛盾,目的就是试图由此引发冲突,让中国与周边国家处于对立与相互牵制的状态,从而形成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分裂但平衡的亚太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