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被毛主席称为“火箭王”,如果没有他,可能会遭遇中国版的巴以冲突?

2023-11-02 2897 1
作者: 希锐 来源: 栩然说微信公众号

  1956年初,北京。

  一位从美国归来的教授,受邀参加某次政协会议。

  这次会议上,他见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请他坐在自己身边,亲切交谈,并对大家幽默地称赞这位教授:

  “他是我们的几个‘王’呢!

  什么‘王’?工程控制论王、火箭王。各位想上天,就找我们的工程控制论王和火箭王——钱学森同志。”

  说起钱学森,我想多数人并不陌生。

  他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能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评价,一方面,在于他高深的学术造诣,另一方面,也在于他为了报效祖国,毅然冲破美国当局重重阻挠的决心与爱国情怀。

  毛主席的评价恰如其分。

  钱学森用他的毕生所学,用他的实际行动,为中国航天事业、国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系统地了解了钱老的经历后,我想起近来愈发紧张复杂的国际形势,更加感慨他们那一辈科技人才,为祖国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甚至觉得,如果没有钱老,如果没有那一批宁愿放弃国外丰厚条件,冒着艰难险阻也要回到祖国,为国铸剑的有志青年,我们遭遇到中国版的“巴以冲突”,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决裂,苏联在外蒙古陈兵20万,修筑各类军事设施,放出各种狠话,威逼利诱,一时间剑拔弩张。

  而中国原子弹的成功爆炸,核武器研究取得巨大进展,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嚣张气焰,使得我们国家,能够更加挺直腰杆,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游刃有余地纵横捭阖。

  诚如一段话所讲: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今天是2023年10月31日,是钱老逝世14周年。

  这篇文章,我带着大家,概览式地回顾钱老的一生,以示缅怀与敬意。

  1

  1911年12月11日晚,上海一所教会医院里,钱学森出生了。

  钱学森是“学”字辈,按照家族规矩,名字沿用“木”字旁,父母给他取名“学森”。

  “学森”即“学深”,饱含了父母殷切的希望。

  他们希望钱学森长大后,能做到学问深远、服务国家。

  产生这种期待,或许和钱氏家族的优良家风不无关系。

  说起杭州钱家,也是个名门望族。

  他们是古代吴越国国王钱镠的后裔,家学深厚。

  钱镠曾两度订立治家的“八训”、“十训”。

  其中包括:

  “进贤使能则国强”;

查看余下8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