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亮亮丽君夫妇,他们是最不该受到伤害的中国人
亮亮丽君夫妇,离开郑州回老家了——在挨了融创一顿殴打,也是这个社会的一顿毒打之后。
不由感叹,他们是真真正正新时代的底层缩影。
没有背景家室也没有祖辈遗财的青年夫妻,出生在最为拥挤的人口大省,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纳税,一天干着三份工,不抱怨国家社会、不羡慕灯红酒绿、不幻想飞黄腾达,只为实现一份传统价值认知中的“安身”,求一座遮风避雨之所,给自己也给下一代一处小家……
许多新闻中的争议主角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完美受害者”躯像,但这对青年夫妻,我几乎以最坏的恶意也找不到任何可以去苛责他们的地方。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对生活有过丝毫的非分之想,他们的身后应当一条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人生逐路轨迹。
换句话说,他们这一代的普通劳动者,本也是没有“逐路”的,他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被教育、被规训、被安排好的。
到了该工作的时候,那就工作了;到了该恋爱的年纪,那就恋爱了;到了该结婚的地步,那就结婚了;到了该怀孕的岁数,那就怀孕了;到了该买房的阶段,那就买房了,就贷款了,就等着交付了,就省吃俭用了,就开始一家子为了一套仍是水泥砖头的“房子”连一顿晕菜都舍不得吃而只敢买一块豆腐的日子了……
他们成长过程中一直被灌输的就是这样一条路径,一条普适所有底层的普通人的奋斗路径,不必思考,不要怀疑,埋头苦奔即可。
因而,他们自始至终没有动摇也没有质问,从恋爱到怀孕,从看房到贷款,每一步他们眼里都是有光的,因为他们坚信“路就是该这么走的,所有人都是这样的。”
直到,延迟交付,房屋烂尾,光天化日之下被开放商殴打…
来看看郑州的另一则新闻,同样魔幻:
之前写过,人口的自然下降其实是一个细思恐极的事情,因为这代表了在“人生是否值得去经历”这个终极哲学问题上,这个社会所创造的生活让参与其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否定。
推荐阅读:人口危机(加vx「jinxue2049」通过后私信)
政策降低利率是鼓励购房,结果年轻人要么提前还贷、要么拒绝买房;
政策延迟退休是为了缓解社保资金的不足,结果年轻人拒交社保;
政策放开三胎是为了鼓励生育、增加“人口红利”,结果年轻人打出旗号:“我们是最后一代”、“拒绝生产软肋”………
亮亮丽君夫妇的故事向新时代的中国年轻群体展示了过去许多年来被默许的一种生产逻辑的彻底破产,让人愤怒的同时也使得更多人愈发熟知真相。
不由叩问:什么是预售制?
业主先付给房企一部分首付,再从银行贷款另一部分钱款,同样交给房企——此时,房企在前期已经凭借地皮拿到银行借贷融资的情况下,等于是收到了两份钱(银行+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