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磊:恰恰是有私人资本并不适合的领域,公有制经济才没有被“赶尽杀绝”
克服当前经济困难需要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
田 磊
拜读刘国光教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能只强调非公经济而忘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何干强教授《守住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守住国家安全的经济底线》后收获良多,颇有感触。两篇文章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观点,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和改革作出了精彩分析。例如,刘文强调了国家计划导向下的宏观调控和保障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何文点出了公有制经济规模萎缩带来了两极分化、产能过剩、劳动者失业等经济问题,这些观点都为我国应对当前经济困难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与上述文章相反,近些年来还有一些声音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就业压力扩大、企业投资动力不足等问题的根源均在于公有制经济占比过高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过多,提出只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取消《劳动合同法》等保障劳动者的法律法规,放弃管控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中国经济就能轻松恢复15%以上的增速,就业压力也将不复存在。与刘、何二文相比,这些观点既不懂科学的经济理论,又不理解新时代中国面对的新的经济局势。
从经济理论来讲,这种观点只不过是机械套用最极端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美欧主流经济学界早已出现大量对这一理论的批判和反思,近些年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代表作往往包含大量与这种理论相悖的观点,认为这种“标准理论”是“不符合现实的”、“极端的”、“说服力不足的”。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所谓专家却还对这种过时且无效的理论抱残守缺,实在令人费解。就算无法学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理论,也应该及时跟进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成果吧?
从现实经济局势来讲,这种观点没有看到全球经济形势已经出现巨大变革,更没有看到中国为了应对这些变革应该作出的调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调整,我国也因此处于三期叠加状态。我国经济目前存在着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失业率较高、两极分化较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相互关联的,需求不足,产能就相对过剩;产能过剩,投资需求就不足,同时就业需求少,失业率就高;失业率高,劳动者收入增长的动力就不足,两极分化就会加剧;两极分化严重,由于高收入者在全生命周期的消费占总收入比重低于低收入者,所以消费需求就不足。这形成了一个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正如何文指出的,这一恶性循环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换句话说,如果不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我国将难以克服当前的经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