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夭:跟几位制造业老板吃了顿饭,各个叹难

2024-03-17 5014 3
作者: 亦夭 来源: 观察者网

  今年在S市过年,我有幸参加了几位小微制造企业老板的聚餐。

  一年到头,直到春节,作为小老板的他们才真正歇一口气,暂时放下对工厂操不完的心,坐在饭桌上与朋友谈天说地。可这顿饭,从拉家常聊着聊着又聊回了生意,聊回了对运转工厂的担心。嘴上说着新的一年要龙腾虎跃,更上一层楼,心里愁着年后开工买原材料、发工资、付供应商的现金从哪里转,年前离职的员工缺的空子怎么补。

  “2023年,真的是最难捱的一年。”秦老板喝了一口酒,感叹道。徐老板附和了一句:“倒也没有这么夸张,不过真的是很辛苦就是了,从年头愁到年尾。”

  虽然我也老是听到生意不好做、工作不好找、生活不好过的吐槽,但是周围却没有认识的人工厂倒闭,生活困顿的例子。而且听一起吃饭的小老板们说,他们今年厂子里的收益实际较上年还是有小幅度增长的。这让我好奇为什么他们在有所赚取的情况下依然发出这样的感叹,或许跟随主流抱怨是一种惯例?毕竟哪个老板会自夸生意如何好做呢。

  但,随着他们讨论的深入,我仿佛也感受到了作为企业主的压力与为难。

点击查看大图

  秦、徐两位老板都属于包装行业,类型不同,两家公司规模不大,但也有小几十号人要养。

  和寻常想象中光鲜亮丽的霸总不同,小微制造企业的老板大都是长期浸泡在车间里,精通十八般武艺的。这两位就是典型代表,来得比员工早,走得比员工晚,除了必要的应酬,一般都能在工厂里抓到他们。在赶货的日子里,员工下班了自个儿开机干,机器坏了、产品出问题了亲自上,事无巨细一把抓,员工遇事直接找老板。这形成了一种超级扁平化的管理模式。

  他们的行业经验都是通过一点点的摸索和磨练与公司共同成长起来的。尽管工厂的规模相对于初创时期已经扩大了很多,但这种习惯一直延续下来,他们不在工厂里待着就感觉不安心。即使是逢年过节放假了,他们宁愿一个人跑到工厂办公室待着也不愿意在家无聊。与其说他们是老板,生产主管的职位更适合描述他们的日常。

  2023年他们亲身体会到的难,主要来自几个方面的压力。

  首先就是来自原材料的压力。

  原材料价格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价格的不稳定成为他们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原材料涨了,那给客户的报价要不要涨呢?涨了可能会影响客户关系和供应占比份额,不涨就要面临盈利能力下降甚至亏本风险。不仅如此,更加严峻的是成本增加带来的连锁反应,价格的波动使得他们要更灵活地调整采购计划,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也面临挑战。

  其次,是来自于同行的压力。

查看余下6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