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胜负手——抛弃房地产,拥抱制造业?
01 房地产一去不复返
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国要重启经济,就需要在基建外找到新的增长点。
从2023年的情况看,制造业出现了“新三大”增长动力——新能源汽车、电池和可再生能源。
这一方面缓和了我国出口压力,另一方面也拉动了铜、锂等大宗商品的需求。
抛弃房地产,重归制造业,这也许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彭博社》最新文章认为,我国之所以没有如日本般衰败,正是因为我国及时找到了新的制造业增长点,虽然这个增长点还很小很脆弱。“到目前为止,该战略正在帮助中国避免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和美国在2008年房地产市场崩溃时遭遇的经济衰退。”
《彭博社》报道说,“中国重新关注制造业的证据随处可见,从工业部门的银行贷款激增,到工业园区投资的蓬勃发展,以及从汽车、挖掘机到洗衣机等各种产品的出口增加。”
下图是各部们贷款,2020年以来,制造业贷款增速明显增加,并超过房地产和服务业,成为增速最快的部门。
我国制造业最明显的增长点是“新三化”产品。据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电动汽车、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出口额同比增长42%。
央行前官员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从‘投资+住房+出口’驱动转向‘内需+制造业+碳中和驱动’”
但是过渡并不容易,用制造业重启经济面临三方面约束。
02 新动能体量不足
第一个约束是新动能体量不足。
目前制造业的增长点集中在新能源等新动能领域,但是新动能还不能弥补旧动能退去后的空间。房地产产业链条非常长,对经济的拉动非常大,新能源行业还远远不能与之相比。
人民大学宏观经济论坛指出,新旧动能转换之际,新产业整体还是偏低,弥补不了旧产业的缺口。且相当部分新动能是政府扶持的产物,扶持退出后面临冲击。
高盛集团经济学家有类似表示,“新三化产业的快速增长将无法抵消房地产下滑和燃油汽车产量下降的影响。他们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这将导致2023年至2027年期间经济增速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并损害城市就业。”
这是依靠制造业重启经济的第一个限制,即新增长点的体量还不足。
03贫富分化和内需不足
以制造业重启经济还面临一个更直接的约束——内需不足。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贫富分化不断扩大,国内需求日渐疲软。
之前有专家建议直接发钱刺激消费。但是我国考虑到这种方式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作用,还是没有采纳。
目前我国措施,很大程度上类似于通过供应创造需求的方法。从逻辑上讲,这似乎是可行的,因为生产率的提高会带来更高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