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军明日到达》,心平气和谈谈方先觉
今年是衡阳保卫战80周年,战争大片《援军明日到达》即将在6月下旬上映。
但《援军明日到达》却因为片中的男主人公,也就是于和伟扮演的第10军军长方先觉形象过于突出,引发网友广泛争议。
争议焦点在于方先觉在衡阳保卫战最后关头向日军投降的问题。
有的人为了维护方先觉,甚至说“只要尽力了,就可以投降”,还有的人说“方将军投降是为了让士兵活命”。
其实,这种争论早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就已经开始了,有的就说方先觉“罪不可赦”,有的则认为他“情有可原”。
像写《衡阳抗战四十八天》的黄锵就与《抗日圣战中的衡阳保卫战》的作者白天霖就打了很久的笔战,这两位是参战过的营长和连长。
黄锵认为他就是错的,但白天霖认为他是无奈的,是“漂亮的失败”、“光荣的投降”。
方先觉本人则受到蒋介石的冷落,这位“大英雄”几乎是悄无声息地在台湾活着,生活条件非常差,房子里到处是蟑螂和老鼠,直到70年代中期,他才以“国大代表”身份获得贷款,另购住房,1983年去世(死后有鬼子老兵来台吊唁他,才得到了一些关注)
如果将台湾地区出版的这类书籍当成史料来看,那么,看一本还好,多看几本就会迷糊。
到了网络时代,此事却成了大喇叭比赛,有人动不动喊口号,“致敬方将军!”、“方先觉值得尊重”、“泪目,方将军”,还有电影宣发的通稿。
要谈方先觉,最好是回到那个时代,1944年的中国。
衡阳保卫战大背景:
1944年1月24日,日军大本营下达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命令,豫湘桂战役爆发。
第一阶段的豫中战役,汤恩伯丢了河南。
第二阶段是长沙战役和衡阳战役,日军总指挥是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迎战他的是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
结果,长沙三天就告失守。
蒋介石调整部署,决心固守衡阳。
衡阳位于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的交汇处,是战略枢纽。
另外,衡阳还要承担第九战区数十万部队的军粮供应。
长沙沦陷第二天,白崇禧和美军远东陆军参谋长贺恩到达耒阳(第九战区前线指挥部)召开军事会议。
白崇禧在会上宣布读了由蒋介石签署的作战命令,方先觉也参加了本次会议,下达给第10军的任务是坚守衡阳10天到两周。
守住衡阳不仅是为了保住交通线,同时可以吸引日军兵力,在日军包围衡阳时,第九战区及抽调来的其他部队再包围日军。
蒋介石的想法挺好,但在能力上却做不到。
保卫衡阳的第十军超额完成了任务,但负责在外线消灭鬼子的国军却打不开局面,坐失围歼鬼子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