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林:关于中国共产党四个三十年的对话
2011年共产党成立90周年,北京一哥们约了一群朋友,让我以共产党三个三十年为题目做个讲座。由于准备得不好,讲着讲着说成四个三十年了。觉得有点乱稿子就没再整理。第二年写成一个采访对话形式的稿子,种种原因也没发,然后就忘了。前几天翻垃圾堆看到,才想起这次讨论讲的东西。再看觉得还有点意思。
内容比较多,所以写成了两次对话。
关于中国共产党四个三十年的对话
杨松林
第一次对话
【主持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把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处处挨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变成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都面临新的征程。有关这个话题,我们请来被网上称为“山寨学者”,马甲为邋遢道人的杨松林先生进行个系列座谈,今天是第一个,对共产党前90年做个评述。
【主持人】道长好。今年是建党90周年。你对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做一个什么样的评价呢?
【邋遢道人】共产党这90年历史,可以分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是1921年到51年,然后1952年到1981年,第三个从1982年到今年。
【主持人】你怎么这么分呢?为了看着整齐?但觉得与历史实际情况不太照应。
【邋遢道人】我是这样看。1949年是建国了,但土改没完成,朝鲜还在打仗。到1951年底土改完成,朝鲜胜负已分,所谓民主革命的任务才算完成。1952年才真正开始建设。1979年虽然提出改革,但1980年底农村才开始承包制。81年联产承包才接近完成。新体制要从1982年算起。要说城市改革就更晚。
【主持人】这样说也都道理。
【邋遢道人】翁永曦先生对这三段有个评价,说前30年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使中国从此有了一个独立自主实现现代化的条件,打95分。后30年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但也出现贫富分化、贪污腐败加剧问题,打80分。他觉得中间30年问题比较多,但毕竟取得很大成绩,打及格分还是可以的。
【主持人】前30年95分,中间30年60分,后30年80分。你怎么看呢?
【邋遢道人】我觉得翁先生打的分,大概符合现在很多中国知识分子的看法。当然也有认为中间30年分数打得高了,不少人认为这30年根本不及格。中央党校的教授都说中间30年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印度好,甚至不如国民党时期。还有一些人给第一个30年打的分也很低,认为即使没有共产党,不搞民主革命,国民党政府照样能带领中国人实现现代化,比如他们在台湾搞得就不错。共产党闹革命实际是耽误了中国现代化。而一些左翼人士认为,最后30年问题很大,失去了社会主义方向,两极分化,给的分很低。
我的看法是,前30年95分不算给的高,后30年分数现在还很难评。而中间30年只给及格分太低了,起评分就该80分。
【主持人】有这么高?很多人觉得中间30年给个及格分就不错了。反右把知识分子搞得灰溜溜的,从此不敢说话,大跃进失败了,人民公社制度让人饿肚子,文化大革命又得天怒人怨,最后国民经济走到崩溃边缘。而且共产党自己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都没给这个阶段打多少分。你怎么会给那么高分数呢?
【邋遢道人】你听到的关于对那30年印象很差,评价很低的人主要是部分知识分子和文化革命挨整的干部以及他们的后代。有些知识分子觉得自己在那30年夹着尾巴过日子很憋屈,现在翻身了,要发泄怨气。而他们现在掌握着话语权,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的总编编辑都是他们实际在运作,讲台也是他们占着。同时,共产党自己给这30年评价也不高,对批评这30年的言论不闻不问,有点乐见其成的感觉。有些人要显示现在的成绩,忆苦思甜,把前面30年说得越不堪越方便。于是体制内外一起对中间30年的历史进行所谓重新解读。很容易只说自己想说的事实,不说必须说的事实;说些小道理,不讲大道理;不讲事情的历史背景,一律拿普世价值衡量。折腾了二三十年,当然让一般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中间30年不会有什么好印象。关键在于中间30年的历史并不是现在一般人印象的那样。回到历史本来面目,分数就不那么低了。
【主持人】真的吗?举个例子?
【邋遢道人】不胜枚举,甚至可以挨着你刚才提的问题一个一个说。
先说反右。现在都认为1957年毛泽东出尔反尔,引蛇出洞,阴谋暗算知识分子。右派是无辜的,他们代表了时代方向。现在大家争着说自己当年是右派,张贤亮劳改明明不是被打右派,现在自己给自己带上。茅于轼抱怨胡耀邦不该把他的帽子摘掉,自豪地说“我是准确地被打成右派”。那么是不是在反右前后知识分子代表了中国人民,讲出了大多数人的意愿?我们看一下时代背景。
从反对蒋介石独裁,打内战开始,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与共产党看法一直一致,都认为中国要推翻三座大山,建设一个独立自主,政治清明的社会,迅速实现工业化这个百年梦想。到1956年底和1957年初是什么情况呢?现在连怨气顶天的李锐先生都说,1956年是那30年最好时期,经济发展好,政治气氛好。
先看经济。50年中国工农业产值比重大约1比2,农业是工业两倍。到1956年工业产值642亿元,农业610亿元,达到初步工业化。原定1958年完成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眼看1957年就要完成。1950-1956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85%。不仅中国历史上没有过,世界上也少见。
再看政治气氛。刚解放时各民主党派一起开会,说咱们的历史任务完成了,解散了算了。周总理给毛主席一汇报,毛主席说不行,要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956年初共产党召开调整知识分子政策大会,周恩来主持。会议最后一天,毛主席到会讲话。对党内一些干部轻视知识分子,说什么“老子打了一辈子仗,没有你们也行”进行批评。他说:“现在我们是革什么命呢?现在是革技术的命,叫技术革命,文化革命,要搞科学,要革愚蠢同无知的命,没有文化,文化很低,无知,愚蠢,要革这个命,要技术革命,没有你也行呀,没有他们就不行了。”最后形成了一系列从改善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加快发展知识分子入党的政策。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当时并不低。
当然,这个时期知识分子生活水平不算高,一些人甚至不如解放前。但他们大多都同意勒紧裤腰带搞建设。看到凤凰网一篇批评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长文,里面也承认:“知识分子认为‘国家的钱的确用到建设上去了,一般党、政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生活也是艰苦朴素的,今天的生活比起解放前十来年,已经算不错了’。天津有些高级知识分子也认为:‘生活待遇比抗日战争前是降低了,但比供给制干部就没话可说了’”。
也就是说,从解放前到解放初,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都赞同共产党实现快速工业化的主张。同意让共产党来领导,甚至打算把自己解散了。这个目标在1957年上半年完成的怎么样呢?很好呀,超乎想象的好。觉得共产党对自己也不薄。这是不是1957年鸣放前的基本情况呢?显然是。
这时,共产党为了解决官僚主义作风问题,请知识分子、民主党派给自己提批评意见,提建议,毛主席能预期他们会怎么表现呢?应该以为他们会不好意思提批评意见。但这样会不利于共产党整风,只能充分动员,让他们放掉思想顾虑。可费了好大劲儿让他们一开口,结果说了什么呢?“你下台,让我来”!现在到各地图书馆查1957年鸣放时期的报纸,说共产党领导不行,应该轮流坐庄言论都白纸黑字写着呢。一些话说得很明确,很坚决,一时成个风潮。
这些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的表现正常吗?能让人理解吗?
近一百年了,你们一直说中国要实现民族独立,要实现工业化,要民主政治,对你们要够尊重。共产党掌权后,你们一直说共产党领导建设搞得很好,几年内就让上百年的中国梦看得见了,共产党待自己也不薄。现在让你放开了说,说了什么呢?谁出尔反尔呢?显然不是共产党,是某些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的一些人。谁暗算了谁呢?显然是这些知识分子暗算了毛泽东。毛泽东开始是想“引”,想引出什么呢?想引出一群把中国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有真知灼见的意见,能够帮助执政党和政府把事情做得更好的一条龙。没想到钻出来了一条无视国家、人民利益,只表达自己利益的蛇。你要是条龙,有后来的事儿吗?而你凭什么不做龙呢?大家都以为你是条龙呀!
反右扩大化是错误的,冤枉了很多人,甚至多数人是冤枉的。而且让知识分子从此噤若寒蝉,让毛泽东的“百花齐放”变成一花独放。但是,如果这些过激的“鸣放”言论当时让共产党做出“知识分子从骨子里是倾向资产阶级的,必须脱胎换骨进行改造,得让他们夹着尾巴!”的判断,不是不可想象的事儿。做人要厚道,要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当时是民主党派在台上,台下的共产党给他来这一手,恐怕就不是戴左派帽子的问题!
【主持人】我倒是第一次听有人这么分析反右。
【邋遢道人】那是你没注意主流以外的看法。这些分析不是我做的,香港大学社会学教授王绍光先生对此做过研究,你有兴趣可以看看他的论述。可惜原文名字我忘了。
其实现在中国主流知识分子的表现依然如故,矫揉造作,自恋。知识分子有两种,一种是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放大为全民的喜怒哀乐。如果两者本来就同步,由于知识分子表达生动,这就有了巴金、曹禺。如果两者本来不一致,就如1957年,就出右派。还有一种知识分子,他们把全民的喜怒哀乐当做自己的喜怒哀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叫公共知识分子,比如顾准。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是前一种。现在主流精英里面有一个算一个,一个公共知识分子都看不见。
【主持人】你这样说太绝对了吧。一个都没有?你对知识分子一棍子打死不好吧。
【邋遢道人】你太敏感,你注意我前面说的都用“有些知识分子”、“某些知识分子”,哪些呢?都用“主流”或“精英”。也就是站在台上的,有话语权有代表性的,不是说全体。虽然不是说全体,不过这些知识分子以前和现在都确实被捧得很高的,具有代表性。我上面那句话有限定的,是“主流精英”。
要分析反映社会真实,就必须说清楚中国社会现在什么样子。现在是不是有点像十九世纪初的英国,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和末叶的德国和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财富井喷,欣欣向荣繁荣娼盛。同时,社会上贫富分化加剧,人群被撕裂成两个生活在完全隔离的两个世界中,互相不了解、互相不理解的两个群体。富人花天酒地、荒唐淫欲,穷人越来越感到无助和绝望;社会道德上人的兽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缺少温情和互助。
这种时期什么叫公共知识分子呢?应该是能够体验这个社会深层矛盾的。揭示社会的黑暗和穷人的困苦无助,揭露富人的贪婪和无耻。当时这些国家有没有这些人呢?我可以给你开一个很长的名单:狄更斯、福楼拜、萨克雷、梅里美、左拉、巴尔扎克、雨果、莫泊桑、都德、小仲马、罗曼罗兰、雪莱、威尔特-斯托夫人、马克吐温、杰克伦敦……这还都是文学家,你要有耐心,我还能开出更长的名单,其中很多宗教人士。
【主持人】确实,这些人属于公共知识分子。他们中很多人很有钱,出身高而且有地位,有名气。他们的作品要么反映穷人的无助,像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悲惨世界。要么揭露富人无耻堕落,像镀金时代、欧耶尼葛朗台、红与黑。
【邋遢道人】你的文学素养很好嘛!那你数数这些年来中国主流精英里有这样的作品吗?要么是风花雪月,无病呻吟,要么是歌颂帝王伟业或老板创业。表现工农生活的戏一点不真实。像赵本山的农村的电视剧——农村真的有那么多无忧无虑年轻人吗?
【主持人】你这一说好像还真这样。不过一篇没有也不对。比如“狗小的自行车”,赵本山演的“落叶归根”,看了也让人心酸的。最近“钢的琴”写下岗工人,演得也很好。
【邋遢道人】是有,但这样的作品不是主流,《落叶归根》没人捧甚至没人评,自然也没人看。赵本山也不是靠出名挤进圈子的,拍完《落叶归根》当年全国政协委员没了,而“看完才知道组织不能信”的《集结号》获百花奖,冯导的全国政协委员当年就当上了。中国主流精英的价值取向很清楚的。
我很早就说过,站在前台的知识分子这几十年的表现会让他们的祖宗羞愧,也会让他们的后代难堪,还让全世界同行汗颜。一个没有,也太惨了!丢人呀!
【主持人】好像扯得有些远了,不说知识分子和反右了。你怎么评价大跃进?
【邋遢道人】大跃进失败了是事实。也就是最终没有跃进。但说得不偿失有点过了。应该叫有得有失。
先说失:首先跃进计划没完成。1958年到1960年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3%,但是同期农业总产值急剧下滑了15%,造成国民经济严重不平衡,被迫进行调整。1961年到1962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连续两年倒退。一直到1964年才恢复到1959年水平。第二个五年计划工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只有5%,只完成计划的28%。工农业比重1962年倒退到1.6比100,虽然虽然还超过农业,比1958年接近2比1倒退多了。更严重的是,由于天灾人祸,60年前后出现数百万因饥饿死亡的现象。
但得还是有的。虽然工业产值大幅缩小,但生产能力还是形成了。最早提出“得不偿失”的薄一波在回忆录上也承认:“从1950年至1979年新增加的生产能力中,在1958年至1960年三年中新增加的,炼钢占36%,炼铁占33%,采煤占30%,机制纸占34%,棉纱锭占25.9%”。中国大部分工业生产能力实际都是从这个基础上开始的。1966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624亿元,虽然仅仅相当于1959年水平,但如果从1957年算,到66年年均增长依旧达到9.7%,还是个不算低的数字。同期让日本人至今怀念的“收入倍增计划”,比这个数高出不到20%。一下子跳太高,跌下去自然很重,但爬起来后算总账,还是不算慢。因此说完全失败有些过头了。
你炒股不炒?
【主持人】炒,但没多少钱,只能算小小户。
【邋遢道人】那你看看钢铁板块的来历:宝钢、邯钢、济钢、杭钢安钢、南钢、酒钢、三钢、鹏博士一、华菱钢铁等,都是大跃进时期新开工项目;武钢、首钢、包钢、太钢、广钢、柳钢、大冶特钢等都是大跃进新建或进行重大改造的。去掉这些公司,你在屏幕上看到的钢铁板块既不会是红的,也不会是绿的……
【主持人】哪是啥颜色?
【邋遢道人】是空白!所以不能妄自菲薄。大跃进、学大寨确实有失误地方,但对改善农业条件还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美国国际环境及发展研究所与世界资源研究所合著的《世界资源:1987》估计:中国耕地面积50年为16亿亩,60年为18亿亩,1980年为20亿亩。没有大跃进学大寨多出的4亿亩垫底,现在房地产敢这样搞?高速路、开发区敢这样建?中国浇地用的水库基本是大跃进和学大寨时修的。农民说现在是“喝着大跃进的水,种着学大寨的田”,不是瞎话。大寨严格来讲就是搞了小流域治理,哪点不科学了?只是后来总结说阶级斗争为纲,这并不是大寨经验的核心。
【主持人】有一点总不会错,人民公社时期全国人吃不饱总不是瞎话。我印象不深,但父母都说过当时确实吃不饱。还是承包制后吃饱了。
【邋遢道人】改革前大部分时间吃不饱是真的。我饭量大,还是体育教师,43斤粮食标准,星期天还回家蹭饭,但是总觉得没吃饱过。不再考虑吃也就是1983年前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公社就一定让人吃不饱。从解放初吃不饱到八十年代初吃饱是个过程,一步步走来的。我曾经写过篇文章,题目叫《最后一口烧饼》。我是这样计算的:把1982-1983年的人均粮食364公斤折合成5个烧饼。1949年人均209公斤是3个烧饼,1970年人均289公斤4个烧饼,1979年承包制开始前的340公斤,就折合成4又3/4个烧饼。还差多少呢?四分之一个烧饼,就一口了。总不能最后一口烧饼往嘴里一填,说前面吃的都不算了吧。
实际上中国自上世纪后50年粮食总产一直在一个高速增长的通道中。1949-1999年粮食年均增长3.05%,其中前30年年均增长3.65%,全球只有后20年为2.15%。改开前最后10年年增长率4.27%,世界平均只有2.55%。说前30年农业搞得一塌糊涂不是实话。
【主持人】前三十年比改开后20年粮食增长还快?数字哪儿来的,真不真呀!那为什么还那么长时间吃不饱呢?
【邋遢道人】数字都来自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解放后很长时间才吃饱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吃饱指标是人均粮食数,人均粮食是粮食数除以人口数得来的。粮食增长快,人口增长也快,人均增长就慢。粮食增长快人口增长慢,才会提高人均粮食。
举个例子,1980到2008年印度粮食总产年均增长1.9%,比同期全球平均数还略高,但28年后人均粮食还少了5公斤,原因很简单,同期人口增加了1.95%。中国一样,64到69年粮食年增长2.39%,而人均口粮反而少了2公斤。因为人口年均增长了2.73%。我说个情况你可能吓一跳,别看中国粮食这50多年持续增长,但如果中国人口增速维持在60年代水平,到今天还吃不饱,70年到现在51年粮食年增长2.08%,但60年代人口年增长率是2.73%!这样会让人均粮食数会从1970年开始每年下降0.65%,算算啥结果吧。
【主持人】看来还是计划生育搞得及时呀!
【邋遢道人】你哪年生的?
【主持人】85年。
【邋遢道人】那你可以算算,按前面说的,1970年吃饱还差一张烧饼,79年就差四分之一块了。计划生育哪年搞得?79年。这里面不存在问题吗?
【主持人】难道计划生育开始前出生率就开始下降了吗?
【邋遢道人】不是开始下降了,而是大幅下降了。前面说了,70年代人口年均增长2.73%,然后开始下降,到1979年增长率是1.16%,10年降低一大半!计划生育开始后的10年中,人口年均增长率1.46%,90年代初才下降到79年水平。
【主持人】真的吗?这和我印象差太远了。怎么可能呢?没搞计划生育时候靠什么让人口下降呢?
【邋遢道人】这就扯远了,我简单说吧。人口学研究发现,没有一个国家的限制或鼓励生育的政策真正起过作用。真正影响出生率的是“人文发展指数”,就是收入水平、婴儿死亡率和妇女入学率。越穷越生都知道;生5个会死2个,不多生点还真不放心。同时忽悠一个初中女生生五六个孩儿要比忽悠一个文盲简直难太多。
七十年代各村小学都办戴帽中学,初中入学率很快达到80%左右。农村医疗的普及使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前的20%下降到70年代末的4%左右,这是79年人口增长率下降大半的原因。画成坐标图就更清楚,粮食增速曲线向上,人口增速曲线下降,与人均360公斤的交汇点应该就在八十年代初。别听风就是雨,要拿出数字来说话才行。
【主持人】你这数字哪儿来的?
【邋遢道人】又不信了不是。我研究身份山寨,用的资料不敢山寨呀。你如果不想买中国统计年鉴,查一下国家统计局网站也有。
【主持人】包产到户焕发了农民积极性,种田积极性高了,这总是事实吧。而且农民收入在改革初期快速提高,也是事实吧。你怎么解释?
【邋遢道人】我不用解释,包产到户干劲儿大是事实,而且真正精耕细作,农村家庭经营肯定比集体劳动做得好。但是别的条件不改变,只靠精神力量能多打多少?
【主持人】可事实是多打了呀。小岗村就是例子嘛。
【邋遢道人】小岗村是个例。农村确实有些村完全不适合搞集体经济,几个大姓谁也不服谁,年年换生产队长。但多数村子还是能够组织起来的。没有那些用集体劳动交的公粮余粮,小岗人年年吃球个返销粮。
你听过“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这句话吧。
【主持人】听过,大跃进时吹牛说的。
【邋遢道人】是吹牛吧。可你想想,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是说什么呢?说的是敢想敢干就多打粮食。这与“焕发了积极性,于是多打粮食”有啥差别呢?无非是说“一心为私”的精神力量比“一心为公”的精神力量作用大嘛。我68年下乡插队三年,知道粮食咋打出来的。精耕细作确实很重要,但现代农业要多打粮食,关键还是八字宪法,尤其土、肥、水、种。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扩大耕地,改良土壤,大建化肥厂,修水库打机井,培育和推广良种。这些条件不改变,精神力量大能干什么?揠苗助长?
【主持人】你这样说是不是在否定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好,没毛病,市场经济也没啥了不起嘛。
【邋遢道人】哈哈,你这是设陷阱,我啥时候说那30年没毛病了?我也没说改革开放后没啥了不起呀。谁没有毛病?现在没毛病?东西好不好是比较出来的。评价中间30年体制好不好,要看经济社会各项指标的发展速度。这个速度要比较才看出来。忆苦思甜与过去比不合适,只能与条件接近的国家比,或者中国后30年比。
如果与发展条件接近的国家,最合适的是印度。中印都是人口大国,起点接近,印度在1950年各项现代化指标略高于中国。印度土地资源条件比中国好,外部环境也比中国强。区别只有一个,中国选择了国有化和计划经济,印度是一般市场经济。
先说工业化。印度1999年工业产值才超过农业,而且只达到占GDP的24.2%。中国在1956年就超过农业,此后再没有回去过。中国在几乎所有主要工业品和主要农产品产量上,年均增长率上都超过印度。最主要的是,中国到六十年代中期已经是个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印度至今还不是。作为一个大国来讲,这是很悲惨的事儿。在说社会发展,中国革命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把陈旧文化掀了个底朝天。让几亿农民一下子卷入现代化潮流中。印度农村至今传统体系还很顽固,社区头头们一商量能私刑把人用石头砸死。中国初中入学率在1975达到88%,在发展中国家排第一,同期印度只有26%。农村医疗体系是发展中国家榜样,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初的200‰多降到六十年代初的84‰,七十年代末降到40‰。30多年了印度还未达到这个数。人文发展指数是世界银行一个国家综合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1950年中国为0.149,印度为0.150。1969年中国超过0.5,印度到本世纪才达到。
共产党对那30年选择的体制是不是最优不知道,但与印度一比这一比,感觉选得还不错。
【主持人】但还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速度更快,如果五六十年代就走这条路不是更好吗?
【邋遢道人】你看,又是“如果”。要给历史加“如果”就必须还有其他“如果”加上去才行。发展经济学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中都面临一个叫“低水平均衡陷阱”。意思是农业社会剩余财富少,积累率很低,一般在10%以下。这样可投入工业化的资金就少。积累率越低,工业化速度就越低,剩余财富越少,恶性循环。打破这个循环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利用外资加大工业投资,一个是勒紧腰带强行提高积累率。如果,这里也用如果,就是如果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开始了虚拟化进程,产业资本开始向外转移,就像九十年代一样对新兴市场国家直接投资制造业,那么中国共产党选择计划经济就有问题,就会失去这个机会。但当时并没有这个“如果”。没有这个“如果”,当然就没有你那个“如果”。这还不包括当时国际环境等其他因素,需要的“如果”多着呢。
【主持人】那毕竟最后30年经济增长速度比以前快呀。
【邋遢道人】你怎么知道的呢?
【主持人】明摆着的嘛。文革后期崩溃边缘,现在GDP世界第二。
【邋遢道人】边缘不边缘就不说了,自己算算就知道了。至于GDP这个东西,是发达国家为了虚拟经济指标设计的。物质财富才是基础。你理个发10元人民币,又洗头又按摩的。英国只剃不洗就10英镑,贵十几倍。英国人头是头,中国人的头不值钱?算虚的真是没法比较的。
比较产品产量更反映真正情况。2009年建国60周年,我算过前后30年的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年均增长率。农业方面,只有油料、水产两项后30年比前30年快。工业品没有一项比前30年快。现在粗钢产量6亿吨,会觉得大跃进的1070万吨是小儿科。不从1949年算,因为那时战乱没结束指标太低,咱们算1952年到1979年,中国粗钢年均增长19%,而1979-2009年年均增长不到10%。
【主持人】这次反对改革开放帽子你是自己戴上了吧。
【邋遢道人】哈哈,我会上你当?很早就有人用这话套我。问我:“你说计划经济好还是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好?”你猜我怎么回答?
【主持人】你要用前面那些东西说肯定过不了关。
【邋遢道人】看来你还是太老实。我是这样说的:都好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好。这就像你现在吃牛排,很香。你能不能埋怨你妈:“我生下来为什么不让我吃牛排,非要我喝奶呢!”,如果能,你就还可以埋怨:“我生下来6斤,吃奶1年就长到20斤,体重增加3倍多。后来让吃饭,到四五岁才长到30斤。咋不让我一直喝奶呢!”都成你的理了!人奶有婴儿需要的各种营养,因此婴儿吃奶长得快发育也好。如果你生下来只喝米汤,肯定黄皮寡瘦。这就是吃奶的中国与喝米汤的印度到八十年代初的差别。到幼儿时期,奶的营养成分就不合适了,所以要吃饭。虽然长的没有以前快,但这是需要。关键是吃奶的婴儿到幼儿期,一定比一直喝米汤的婴儿在幼儿期发育好。这就是到现在印度也赶不上中国的原因。你说计划经济好还是改革开放好?
【主持人】你还真会说。
【邋遢道人】这与会说不会说没关,这是讲的基本道理。我这个人一不读书二不看报,什么大本著作都没读过,只会用普通逻辑将事情。
【主持人】说到这里,我也同意给中间30年打80分以上。那么改开以来这30年怎么看呢?我觉得你会嫌翁永曦先生给这30年打80分打得高了。
【邋遢道人】为什么你会这样认为?前面说了,这30年究竟打多少分合适,现在还很难讲。
【主持人】为什么我这样认为?因为我看了今年春天你给深圳红歌会座谈的视频,你说你要复辟社会主义。
【邋遢道人】哈哈,看来你还做了点功课。主义不主义放在一边,说说实际的。我是这样看,最后这30年打多少分,要看今后30年。如果下面30年走得好,不出事儿,这前面这30年不是80分的问题,起评分就是90。
【主持人】你这话就有点怪了,哪里有这样算的。各是各的。
【邋遢道人】虽然各是各的,发展虽然分阶段,但前后关联度非常强。但前面发展的情况,提供的必要条件,是后一阶段发展的基础。这可以从前面三个30年的过渡情况看出来。
第一个30年中国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占人口80%多的农民得到充分动员。这成为现代化起点。有一点你可能不清楚。到1949年中国近现代产业中,75%以上已经实现国有化了。这就为共产党尽快施行计划经济,摆脱低水平陷阱提供了条件。
【主持人】不会吧,我怎么从没听说过是这样。国有化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搞才有的。
【邋遢道人】你这样认为很正常,因为大家都以为是这样。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下实际情况。
近现代产业是指除了农业、手工业、小商贩和传统服务业外的产业。鸦片战争后,近现代产业在中国发展是洋务运动带起来的,初期公营占主体。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去休息了,民族资本快速增加。到1920年有4.5亿资产,接近公营资本的4倍。不计算外资,公营只占近现代产业资本的20%。国民党统治时期,政府通过参股私人银行扩大了公营资本。抗战前夕除了外资,国民党统治区的民营资本为18.9亿元,官营5.7亿元,官营比重提升到25%。抗战爆发,600家民营西迁,但损失惨重。国民党借机控制私企发“国难财”,官僚资本比重进一步上升。关键在后面。由于留在日占区民资企业被日本强制合资控股。日本投降后蒋介石除了接受日资企业,还把沦陷区近现代产业全部冠以“日伪资产”加以没收。这样到1948年,全部交通、工业中英美等国资本占11.2%,官僚资本占64.1%,民族资本只剩24.7%。算上基本被四大家族控制的官营金融资本,民族资本占近现代产业已经不足20%。49年解放,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近现代产业85%左右被共产党顺手牵羊了。接着苏联援建大项目只能是国营。1955年社会主义改造前,国有资本占已经近现代产业90%左右,私有资本也就剩下个尾巴。那么大一坨国有资产,只能搞计划经济,无法搞市场经济。
【主持人】这不对了吧。怎么市场经济就不能搞呢?
【邋遢道人】道理是这样的。市场经济必须有大量私人身份的市场参与者。当时国有资产比重太大了,尤其最现代的部分苏联援建项目几年后上马结束,国有资本会占到95%以上,私营经济真是剩个尾巴尖儿了。搞市场经济,扩充私人资本,国有企业必须“改制”。怎么改?也像九十年代末那样,吐口浓痰然后仨疙瘩俩枣给了私人?就算共产党同意,民主党派也不会同意呀!到时候梁漱溟会当面跳起来骂毛泽东,一大堆民主人士一定会跟着跳!因此,第一个30年的革命让第二个30年建国就完成了国有化,搞得除了计划经济没别的路走。
【主持人】那第二次交接呢?改革开放本身是纠正计划经济的错误,怎么会需要计划经济的遗产?
【邋遢道人】太需要了!可以说没有中间30年的计划经济,根本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条件。
【主持人】你说的是耕地面积扩大了吧。
【邋遢道人】那太小儿科了,事儿大着呢。
这些年中国所处的发展环境与六七十年代前有重大变化。八十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经济进入虚拟化阶段,九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产业资本纷纷用直接投资形式投向新兴市场国家,带来了先进技术和技术装备,加速了这些国家的工业化速度,提高了工业化的水平。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而这些投资在世纪之交大部分投向中国,世纪初有几年中国成为全球直接投资的最大目的国,超过了美国。
问题在于,凭什么这些资本和技术非要来中国不可?中国人长得好看?美国和西方人特别喜欢共产党中国?再不就是中国搞改革开放,优惠政策特别坚决?
恐怕不是。西方直接投资落后国家有两次。第一次是殖民时期,主要投资矿产和农牧业,为的是掠夺资源。投资矿产、农业仅仅需要必要的交通条件,能把资源运出去就行,其他的不重要。同时矿工和农业工人文盲都能干。这个时期,有好矿有好耕地的穷国是首选目标。
但这次直接投资主要是制造业。制造业需要三个条件:一个是接收国的工业体系部类越齐全越好,尤其是重工、交通、能源体系要足够完善。道理很简单,我在你这里建个缝纫机厂,总不能让我从发电到运输,甚至机器出点毛病,需要个磨具,都只能回国去配套吧。第二个是要有大批工资要求低但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制造业的很多活文盲干不了。还有第三个。由于这次转移的规模超大,这要求目的国的劳动力基数要足够大,省的没几年刘易斯拐点就到了,嚷嚷着工资少了不干。哪个国家这三个条件都充分?放眼80年代后期的世界,唯有中国一个。印度人口多,价格也不高,但教育水平差太远。而且工业部类缺口严重,到现在还是夏天不能开空调,火车三天两头翻。唯一好处是会说英语,但工人会不会说英语不是关键。
还有,中国的外部环境在七十年代就大大改善了。加入联合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尤其美国与中国建交。改革前与西方国家关系就已经比较融洽,做了不少大生意。
【主持人】你说的这些让我形成这样一个感觉:中国共产党好像是个搞阴谋的大师。60年前等日本人和蒋介石联手,费了吃奶的力气把民族资本给拾掇成官僚资本了,他们顺手牵羊搞计划经济。而这个时期只有计划经济能让落后国家快速实现工业化。而且不早不晚,30年前,西方经济开始进入虚拟经济阶段了,共产党选择改革开放,花十几年功夫把计划经济改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以便入世,与资本转移无缝连接,而计划经济的成果又让中国成为发达国家产业资本转移的首选对象。于是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哗啦啦往中国进。
你说共产党咋恁能嘞?而且一代接一代的玩儿。
【邋遢道人】不是阴谋大师,是阳谋大师。
【主持人】好吧,算是阳谋大师。你前面讲改开这30年怎么评价与下个30年走得咋样有关,还提到如果后面不出乱子,改开这30年起评就90分以上。是不是共产党有看见啥机会了,准备再玩儿一把大的?给说说呗。
【邋遢道人】这事儿可你别问我,我们道家讲天机不可泄露。小事儿掐掐算算可以,大事儿千万别掺和。
【主持人】别卖关子了,前面你可啥都讲到了,哪一个不属于大事儿?!
【邋遢道人】好吧。不过我说的这些并不完全是我的观察,我反复讲,我一天经济学也没学过,就是个山寨。山寨什么意思?就是把别人的搬过来修修改改自己就卖起来了。下面我说的基本是留洋博士、大牌学者说过的。不过会绕点玩儿。
全球化是什么?全球化是全球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经济系统。目前的全球化基本特点是虚拟化,王建先生说叫虚拟经济,王小强博士说叫赌博经济。建议你有空看看他们这些年的著作,尤其王小强那本《投机赌博新经济》。无论叫什么,这种经济的特点是经济活动中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部分越来越大,生产和服务等实体经济越来越小。大量现金交易不在实体经济中转,而在金融领域里转,也就是在股票、期货、债券、外汇交易场所里以钱生钱。七十年代时候,世界上每发生100美元交易,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差不多各占一半。到现在,虚拟经济占98到99元,实体经济1、2元。而且还越来越厉害。老板们挣钱越来越不指望生产经营而靠金融投机。即使是制造业巨头,利润的相当部分也是钱生钱来的。高科技公司更是公司连年赔,个人资产连年升。
经济怎么变成这样呢?美元体系闹的。现在大家都清楚了,美元是国际通用支付货币,不过是美国人的印出来的。印多少别人说了不算,美国两院说了算。美元与黄金脱钩,缺钱了就印,越印越多,其他国家货币就要升值。
【主持人】打断一下,你是不是说错了。我记得专家们说美元滥发其他国家货币会贬值,通货膨胀。
【邋遢道人】那要么是那些专家没说清楚,要么是你没听清楚。
对货币市场来说,所谓某国货币升值贬值都是对美元说的。升值贬值与各自数量有关。市场上美元多了日元还那么多,美元贬值日元升值。一个理儿,美元贬值了日元只要多印点美元就会升。市场上白菜多了就便宜少了就会贵,卖菜大妈都知道。
对其他国家来讲,美元滥印市场上就多,本币就升值,出口就受影响,经济就下滑。怎么办?增加本币供应量买美元。政府哪里有那么多钱?印呀,只有美国会印!?这个卖菜大妈就不知道了,因为她不能印钱。
整个七八十年代,西方就样美国印了其他国家跟着印,汇率波动个不停。印多了通胀印少了停滞,一会儿停滞一会儿通胀,甚至同时,被叫做“滞涨”。汇率像过山车,生产计划没法定。怎么办?这时候恰好中国改革开放,苏联解体,东西对抗结束。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新兴市场国家,外汇管制汇率死板,金融体制僵硬。其他都现代化金融却不现代化。金融不现代化对以钱生钱不利,但对实体经济有利。汇率稳定是企业计划的前提,加上其他因素,西方产业资本就往这些国家跑,主要是往最符合要求的中国跑。这就造成西方产业空洞化,经济金融化。于是全球化就开始了。
【主持人】我咋没听懂呢?你这样说好像全球化不是一种历史趋势,而是一偶然结果。
【邋遢道人】你听不懂正常,其实我也不怎么懂。读读王小强先生的《投机赌博新经济》可能会好点。
全球化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叫响的,显著特征是世界贸易持续大幅增长。以前全球贸易额年均增长一直五六个点甚至更低,九十年代末到新世纪初的10年年年两位数,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产品还是那么多,进出口咋会大增呢?道理很简单,西方国家原来自己生产自己用,是内贸。捌玖十年代自己不造了搬到别的国家造,再用就要买外国的,是外贸。没有西方工业国制造业外溢,就没有国际贸易持续激增。而没有经济虚拟化,就没有工业国制造业外溢。说透了,全球化无非是发达国家脱实向虚的外部表现。既有美元霸权的偶然因素,又是市场经济晚期会走向金融化的一个验证,也算是一种历史趋势。说到这里就不再深入探讨了,因为可能离题太远了。
【主持人】好吧,我也觉得不好理解。说点实际的,虚拟经济以钱生钱,自己不生产,活的一定比以前差。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怎么会选择这样的路呢?
【邋遢道人】以钱生钱赚钱就少,还导致生活水平下降?不会吧。国家统计局网站有世界银行的国外数据。1970年美国人平均个人收入8318美元。其中工薪收入中994美元来自金融类行业(这个数是整体平均),利息和股息收入404元,这些都属于以钱生钱的收入。也就是16.8%的收入是虚拟经济得来的。这还没算政府转移支付的859美元。
1998年美国人均收入71261美元,28年翻了8倍半,够多了吧,生活不受影响吧!其中来自自金融业14940美元,来自利息股息10279美元,虚拟经济占到35.4%,翻了一番多。如果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会占一半多。在净增加的收入中,来自钱生钱的已经占到38%。资料没有98年以后数字,这十来年钱生钱应该更疯狂,估计现在新增收入中差不多一半来自以钱生钱的收入。
【主持人】真这样呀。美国人也太幸福了,钱生钱就过好生活,我说都往美国跑呢。
【邋遢道人】是呀,很幸福,但也很危险。用现在的话说,不可持续。
【主持人】可是很多人说美国遇见过各种危机,包括大萧条,要死要活的,最后不都过去了么?
【邋遢道人】是呀,大家都这么认为。以前西方工业国发生经济危机,原因是资本剥削太多,工人收入增长太慢。资本家赚钱投入生产,产品增长快,消费力增长慢。最后严重生产过剩,出现经济危机。这是自十九世纪到上世纪大萧条的基本原理。大萧条后西方好像缓过来了,八十多年几乎没再发生类似的经济危机。这就让很多人断言资本主义有自我纠错恢复青春的能力。
【主持人】我也是这样想的,你觉得呢?是不是有这种能力?
【邋遢道人】有肯定是有,毕竟过剩型经济危机已经没有再发生了嘛。也可以找到原因,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颁布,后来逐步完善的最低工资法,财产法,遗产法,以及各种加大转移支付等手段,提高了劳动收入,压制了资本收益,抑制了过剩型经济危机的动因。不过你说说,这些措施属不属于市场经济规则?是不是资本主义性质?
【主持人】好像严格讲不算看不见的手在做调整,而是人为干预了资源配置,不属于市场经济手段。说是社会主义手段更像。
【邋遢道人】是呀。所以别忙着下结论,还是“让子弹飞一会”。
现在情况已经不是五六十年代,原来的所谓工业国正变成消费国,是新兴市场国家在生产。连大家印象一直很牛的制造业大国德国和日本制造业占经济比重分别从70年40%和35%下降到2008年的20.1%和21.3%。这一年美国12.2%,英国甚至不到两位数。而全世界平均16%,原来的工业国成拖后腿的。这样的情况下,西方国家当然不再会有过剩型经济危机——干脆没生产,自然不过剩!怎么还会发生经济危机?
前两年美国不是照样发生了危机全球的经济危机吗?不过这次叫“金融危机”,因为不是生产过剩形成的,是以钱生钱闹的。过剩危机可以用消减生产能力平衡供需关系恢复经济,但08年没产能可消减,消减了更麻烦。08年实际是靠加速发美债印美元,救银行救信心。也就是资本家找到个新办法:以钱生钱的经济出现问题后,可以靠以钱生钱的办法解决。而且还要靠生产国配合才能“救美国”。用造成危机的因素消减危机,叫饮鸩止渴,只会酝酿更大危机。
【主持人】你说这么多都是西方的事儿,与中国有什么关系呢?世界经济崩溃了他们倒霉,也许给中国今后发展提供机会呢。
【邋遢道人】看不出来。能看出来的是,按现在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参与全球化的深度,以及中国自身虚拟经济发展程度,都决定了有一天西方经济崩溃了,中国也会崩,最后大家一起崩。如果今后出现大家一起崩的局面,等于今后的30年不及格。今后30年不及格,肯定与现在这30年没有像此前两次交替前做好准备,或者叫没有及时选择出“不会跟着崩的路子”,后人会觉得我们这30年也不及格。
如果中国能从现在开始找到一条新的路子,花上个十年二十年调整发展方式,建立一道防火墙,最后避开了这场灾难,相当于吃下糖衣,吐掉炮弹。后人会对改开的30年90分起评,接着的30年多少分不好说,但80分起评还是可能的。
【主持人】你这样说我担心的不是以前怎么了,而是怎么应付可能出现的问题了。还想问两个问题,一是新路子怎么走。二是你前面讲几次交接中,前面的选择对后面都起到了作用,中国现在的经济运行方式对解决有可能出大事的危机有什么作用吗?
【邋遢道人】新路子这次就不说了,因为已经有了,什么样子怎样理解不是几句话说清楚的,放在下次。第二个问题可以说一说。
可以这样说,中间那30年中国全体人勒紧裤腰带,牺牲一代半人的幸福换取了最后30年占据发展高点的优势。这30年,中国的2亿农民工勒紧裤腰带,牺牲了低收入群体一代半人的幸福,一方面换取了美国和西方列强加快了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起码把大崩溃提前了十几年没有中国农民工和弱势群体拼命劳动,忍气吞声,把全世界的超市货架都摆满,西方列强的崩溃就还早着呢。另一方面中国把完整的工业体系建设得越来越齐全,中国制造业增加值2004年超过德国、2006年超过日本,前年超过美国,世界第一。如果中国能够与西方国家玩儿疯了的以钱生钱游戏离得远一点,与西方经济保持适当距离,美国玩儿崩的时候我们会最安全——因为最大最全的制造业体系在我们这里。
【主持人】有点意思。那太好了,一个天上没有美国F15,海边没有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的世界,才是让人舒心的世界。
【邋遢道人】先别急,我说的是可能性,那要中国走对后30年路才行。走错了,跟着人家一起崩,崩一次重新来一次。就像中国古代每二三百年折腾一次一样。
【主持人】我还想问问新路子是什么。
【邋遢道人】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了,我就是个山寨研究者。这么大的事儿别说说不清楚,而且说了也没用。我可以告诉你个秘密,有人已经研究出来如何应对下面的危机了。
【主持人】真的?谁呀!
【邋遢道人】还能是谁,共产党呗!前几次都是他们搞的,这次还能有谁?不过几句话说不清楚,还是下次吧。
【主持人】好,今天就到这里,谢谢邋遢道人。谢谢观众。
关于中国共产党四个三十年的对话
杨松林
二
【主持人】道长好,大家好。上次我们请道长对共产党的3个30年做评论。道长说最后一个30年的评分要今后一个30年选择什么道路才能定。选得对了,起评分90,下一个30年起评分也不会低于80。选错了,这次不及格,而且下面也不及格。这一下就让原来的三个三十年的讨论变成四个三十年了。今天我们请道长讲一讲选什么道路才能得高分。
【邋遢道人】大家好,主持人好。上次我已经讲了,新路子新主张共产党已经告诉大家了,前几年一直在论证。而且大家都听了两三年了,就是“转变发展方式”。
【主持人】真的?真的这么简单?转变发展方式是提得很早了,但我怎么看不出来有你讲的那么重要呢?又打算搞阴谋哦不,阳谋?
【邋遢道人】该我给你扣帽子了。看来你没认真领会党的文件,没紧跟党中央。
2003年,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里重点,也就是08年以来强调的“可持续”。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方金融危机刚发生的11月,第一次说到要“转变发展方式”时,就讲出了要点,就是提出要“立足扩大内需”。还加了一句“特别是消费需求”。你想,突然提出可持续,肯定是看出了有不可持续的因素已经存在,判断用现在这个发展方式再往前走,到一定时候就走到头了,走不动了。否则,发展的好好的,每年经济增长速度都高得让人吃惊,干嘛说到可持续问题呢?总书记这段话意思清楚楚,应该没有歧义。“可持续”后面是“要转变”,只能构成这样一个表达:现在的发展方式存在不可持续的因素,必须转变。哪个方面转变呢?后面一句“立足扩大内需”,只能是指以外需为主的发展方式今后会不可持续,转变为内需为主才可持续。
意思明明白白,没有其他的解释。显然是阳谋,哪里有阴谋。
【主持人】我主要是跟着你上次几个转弯儿转迷糊了。
【邋遢道人】如果你注意看报,就该注意到去年年初人民日报发表一篇任忠平的长篇文章,“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文章也把共产党90年分3段。说第一个30年叫 “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第二个30年“社会制度转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现代化基础。改革开放30年叫“经济体制转轨”,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总结了前3个30年,最后一段我给你念念:“我们又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命题,并以国家整体发展方式的转型,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发展方式转变,这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又一次重大抉择。社会制度转型,经济体制转轨,发展方式转变。”你看,说得多清楚,虽然没提期限还是30年,但意思在那里摆着的。最后指出发展方式转变与社会制度转型,经济体制转轨分量一样重的战略性抉择。说的多明白呀。你注意到这篇文章没有?
【主持人】我还真不知道有这篇文章,真有吗?这么重要我得回去查查。
【邋遢道人】你还以为我有什么仙丹妙药,共产党早给你开好了,不过别说你没注意到,你看,这篇文章发出来各媒体跟着热闹了吗?一些宣传工作部门跟着做诠释,解读了吗?没有,如果有你做媒体的会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要么不理解,要么心里不舒服,要么有点抵触。原因我就不说了,上一次说到知识分子时说过了。
【主持人】那你能给我和大家讲讲其中的奥妙吗?
【邋遢道人】那倒不敢,我也只是个人理解,共同讨论吧。首先我们必须理解什么是发展的不可持续因素。你理解是哪些因素?
【主持人】这我倒是看报纸了,专家大致说这样几个方面。一个是说现在中国技术水平低,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少,吃亏。因此要转变产业的技术结构,多搞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现在东莞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关门,原因就是只做代工,没技术没品牌,竞争不过越南印度,时间长了会出问题。广东提出腾笼换鸟,搞高技术产业。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先想起这一个。
【邋遢道人】你观察的对,现在关于发展方式转变的原因,转哪些,都集中在这一点上了。你觉得是不是发展方式需要转变的原因,也就是只要中国技术再升级一步,就不会出现不可持续情况了呢?
【主持人】应该是吧。现在中国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技术层次低。我看到一篇文章说,美英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和技术装备处于顶端,韩国、台湾地区等处于第二层,中国、巴西等是第三层,东南亚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第四层,再有就谈不上技术了。中国现在除了国内贫富分化问题,单就经济发展说,技术层次低就是最主要问题了。
【邋遢道人】分析的看起来不错。但属于讲了小道理,没讲大道理。
【主持人】大道理?什么是大道理。
【邋遢道人】什么是大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围绕命题必须说到的道理。只要所讲的道理没解决命题在逻辑上必须说清楚的,或者属于第二层次的道理,叫小道理。
现在的命题是:“什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因素”。要回答的只能是哪个因素能让中国发展出现不可持续,停滞甚至倒退了,而不是走慢了。不扣着这个内容讲的都是小道理。
不可持续型应该包括某种系统自身具备这种特性,就是某些系统的运行方式本身就不是一直持续,结局一定是系统崩溃,推到重来。控制论把系统分为两类,一类叫“正反馈”系统,一类叫“负反馈”系统。你应该看过一些经济数字的发展曲线,一般是波动的。一个时期向上一个时期向下。原因有两个力量在左右曲线走向,向上的力量大了曲线就向上。这个过程向下力量会增强,向上的力量会减弱,力量到达平衡点,接着开始向下,周而复始形成波动。这叫负反馈系统。还有一种正反馈系统,就是两个力量会同时向上或向下用力,互相激励。在图形上就是那种越来越陡的指数曲线,最后只能崩溃,垂直回到起点。波动系统不存在不可持续问题,但正反馈系统存在这个问题。
【主持人】你说的我稍微有懂了,但还是似是而非。
【邋遢道人】无所谓,说到具体问题时就会清楚点。当然,如果你听过我祖师爷对这个问题的表述,一下子就明白了。
【主持人】祖师爷?你还有个祖师爷?
【邋遢道人】我有当然祖师爷了。是老子呀,孔子的老师。
祖师爷在《道德经》第77章中说:“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祖师爷说,道这个东西分天道和人道两个大系统。天道的规律是,高的要让它往下,低的要使它往上。就像瞄着箭靶射箭,瞄得高了就往下移,移过头了就往上。另一种系统则相反,本来往上偏了,继续发力让它更往上偏。
我们祖师爷说得清楚吧。西方信息论控制论搞清楚这个事情以前两千多年,祖师爷就讲清楚了。
【主持人】有点儿意思,不过西方人虽然不是这样说,但不见得没表达过类似意思,应该也是主张天道的。
【邋遢道人】西方人说过的,而且是在最主要经典《圣经》里说的。你读过圣经吗?
【主持人】没有,我有个朋友信基督,给我讲过一点。
【邋遢道人】没读过圣经也可能听过这句话。马太福音这样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是天道还是人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人道吧。中国人主张天道,穷人更是。梁山泊好汉大旗一竖四个大字:替天行道。天行什么道?损有余以补不足,劫富济贫。天道行的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人道主义就是剥削有理压迫有理。当然不是天道就是好,有的事情可能更适用于人道。哈哈!扯远了,还是说正事儿。
研究中国发展的是否有不可持续性,起码要看看中国选择的这套运行系统究竟是负反馈系统还是正反馈系统。能否找到一个会引起崩溃的,自己也无法阻止的因素。那么技术落后是不是原因呢?
【主持人】应该差不多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在看,我们只要能下决心在技术方面上一个层次,上到韩国、台湾省层次,甚至上到发达国家层次,就算刘易斯拐点来了,也照样能继续扩大出口呀。
【邋遢道人】好,既然你想深入探讨,我就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介绍一下。
关于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我有个看法。一个国家要自力更生搞技术创新,需要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一个是“必须有”,另一个是“没人给”。也就是没有这个技术不行,缺了它没法过。同时这个技术别人不会给你,当然也可能别人也没有。两个条件缺一都不会有什么自主研发。概莫能外,英明领袖也不行。你记得毛主席说过要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黄金大奖章吗?
【主持人】好像有这事儿。
【邋遢道人】当时毛主席和他的团队都认为“原子弹必须有”,但开始并不是“没人给”,苏联人给。你在百度上查查两弹一星的元勋以及当时那些重要领域有贡献科学家的简历,看看他们回国后整个五十年代都在干什么。他们都在大学教书,或者给苏联专家打下手,几本没有主持科研攻关的。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主持科研的呢?多数是从1960年才开始的——这一年赫鲁晓夫撤走了苏联专家。就是说连英明领袖在有人给时也会选择依赖外国人和外国技术。外国人撤走了,自己人顶上去了,最后什么也都造出来了,氢弹还走了与西方不同技术路线。这才有发黄金奖章一说。
必须有还有人给,这种情况最好,最有利,谁都希望这样,但不会经常碰到。对这件事,决策的脑子清楚不清楚是关键。一要想清楚哪些是必须有的,哪些还不急。二是哪些现在没人給,怎么才有人给,付出什么代价才会给。还包括现在有人给,什么情况下可能就不给了。没有免费的午餐,别人给和不给,给了自己要与不要,都与代价有关。
中国有两次“必须有”同时“有人给”的机会,还都让共产党抓住了。
解放初共产党接收的烂摊子几乎没近现代制造业,尤其缺少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工业化必须迅速搞起来这件事儿不仅共产党清楚,精英们也都清楚。如果完全靠自己一点点来,恐怕十几年才能有点样子。有人认为,1952年苏联人一次援建了156个重工业项目是中国人自己争取的。不完全是靠谈判,相当于付出了血的代价换来的,就是出兵朝鲜把美国佬赶回三八线。这一仗不仅打出了国家安全,还让斯大林把为苏联为五年计划准备的部分整套设备直接拉到中国了,而且部类齐全,整套设备加技术培训。援建的都是产业链缺少的,百利而无一害,大大缩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不过这次援建一完成就断线了,应该是高层认为继续要就得对苏联亦步亦趋,最后成附庸。断线要付出多大代价他们应该是算过的。
由于苏美两霸对中国长期封锁,中国有十几年处在世界主流经济循环外。这期间传统生活必需品还不够,现代消费品自然不属于“必须有”。但是中央对哪些的科学技术属于必须有是清楚的。虽然白手起家困难重重也要搞。尤其一些新兴技术如半导体、大飞机,核潜艇等,到八十年代中国与先进国家差距并不大。
一是国家能够正确判断出哪些必须有,需要有所谓战略科学家,也就是能从国家层面考虑科学技术战略的大科学家,告诉中央啥必须有,啥不见得有。就像钱学深。杨振宁也算是。二是当家的自己有一定判断力,有与他们良好的沟通能力。
【主持人】第二次呢?是不是上次说的西方产业资本大转移?这次应该是总设计师算出来的,也像上次那样,揍了越南一顿给美国出了气,美国才允许向中国转移产业的。
【邋遢道人】你这都是哪儿给哪儿呀!瞎胡猜!
【主持人】我哪里瞎猜,权威人士说的。国防大学政委,上将刘亚洲讲的。他在一篇文章中说,总设计师访美回来就发动对越反击战,美国从此彻底相信中国了。他说的总靠谱吧。毛主席坚持出兵朝鲜不是为了那156个项目?
【邋遢道人】这不还是瞎猜么!邓小平访问美国和自卫反击战是1979年,总设计师又不是神仙,能算出来十几年后西方会有一次产业资本大转移!?实际上这次转移恰好中国发生动乱,西方正制裁呢。还有,街对面本来关系不咋样的没打过隔壁黑蛋儿,主动帮街对面的揍黑蛋儿一顿,就成哥们了?——刘上将玩儿娃娃家玩儿的多了吧!1950年,一个国家帮另一个国家建一个全产业链的事儿历史上都没发生过,毛泽东能凭空想象出来这样好事儿?而且还要打一场没人认为能打赢的仗。
如果非要找原因,只能说国运转了,机缘到了。日出东方利中国嘛。也就是没有因果关系。
虽然不是算出来的,但改革开放后十年左右,西方确实开始了产业资本向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转移。这次是产业资本直接投资建厂,设备和技术一起转移。从八十年代开始,通过合资方式,技术装备进口加外国专家,基本上也是完成生产需要什么人家就给什么,除了核心技术——而既然市场在外,核心技术并非中方“必须有”。所以这二三十年,很多科研慢了下来,差距反而加大。汽车工业是典型,到目前为止,发动机和变速箱这两个关键技术上,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比30年前还大,甚至可以叫废了武功。
【主持人】韩国、台湾还有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不也是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继续研发,现在比中国技术层级高吗?
【邋遢道人】这就回到原题了。不知道你听说过“进口替代”这个词没有。进口替代就是开放国内市场,让国外先进产品进来。然后自己模仿、研制这些技术,逐步替代进口产品。韩国、台湾、新加坡、拉美一些国家工业化初期都是这样做的。日本在六十年代也这样做过。那一时期西方工业国还没有脱实向虚,国家之间经济联系除了进出口就是贷款,新兴市场国家只能用进口替代。中国不一样,恰好遇见产业资本转移。进来的不是产品而是生产这些产品技术装备,产品也不打算在中国销售,而是出口。这叫两头在外,与进口替代是两种工业化发展方式。
【主持人】哪种方式更有利呢?
【邋遢道人】都有利,也都不利,各有优劣点。
进口替代,外国新商品直接冲击本国市场,民族企业受冲击。进口的是商品而不是技术,相关技术照样“没人给”。不过,进口新产品很快成为国内消费的“必须有”,这就给国内企业研究琢磨、掌握甚至发展这些技术提供了压力和机会。这条路起步难,但后来往往豁然开朗。两头在外的好处在于资本技术从外面来,市场在外面,对本国市场冲击小,发展很快。缺点也是明摆着的,就是缺少了民族企业搞研发的压力。
但总的来说,两头在外对落后国家迅速赶上发达国家来说更有利。
【主持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创新也可以成功的。比如中国高铁技术现在技术也在世界前列了吧。只是现在质疑声也很大,前几天温州动车追尾有的媒体还骂“他妈的”。
【邋遢道人】高铁是属于“有人给”,花钱可以买专利和装备。中国高铁在引进基础上创新也是有的。但是,有些领域,如航空航天、军工还有涉及未来产业方向和未来技术的,都属于看都不让你看,花钱也不告诉你的。这方面中国搞不搞,不在于能不能,而在于在于高层是否判断是不是“必须有”。为什么是高层判断才行,因为这都是国之重器,或者涉及国家未来。这些东西是不是必须有,老板是不考虑的。真考虑了属于“非典型性资本家”。捌玖十年代很多领域尤其军工技术,包括大飞机、半导体等,高层判断当时“不必有”,等有钱了自然有,结果与西方距离越拉越大。96年台海危机才意识到很多还是“必须有”的,这才重新搞了。
为什么骂高铁这些人矛头指向国有化?因为经验告诉他们,这类涉及国家实力的东西只有国家能搞成。他们与国外某些人一样,知道只要中国高层判断这个必须有,组织力量一定能搞出来。而中国制造能力太吓人,一旦突破核心技术,搞成白菜价,相关市场就乱套了。有一些民企也有突破,主要是专利费太宰人的。不过,这类突破主要还是国企,比如盾构机等。私企不是科研实力不行,是他们在“必须有”方面的压力比国家和国企小太多。至于媒体动粗口,无非是有人注意到中国可能随着贸易摩擦增大,中国国家主导自主研发可能加大,紧张过头罢了。
【主持人】那么加大自主研发力量的问题怎么解决?
【邋遢道人】怎么解决?现在情况很难真正解决,因为发展方式不转变,不把两头在外改成两头在内,或内重外轻。这个问题没法真正解决。解决了也是糊弄人,搞点自主知识产权之类自己糊弄自己。
【主持人】我懂你意思了,其实技术结构问题不是颠覆性问题,技术层次低吃点亏而已,不会因此发展不可持续。中国就算还两头在外,继续引进外资,技术跟着进来也能过。
【邋遢道人】也没那么简单。要说可以引进的技术,世纪初引进的就差不多了。能引进的技术我们都有了,剩下的人家也不会给你。现在确实还有外资进来,每年几百亿。但你查查现在外资都在干什么?都在收购中国效益好的国有和私人企业。夏小林算过账,从引进外资初期到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是合资或独资上项目,用在并购中国企业的比重很低,一直几个百分点。2004年比例提高到57%,2005年进一步提高到65%。现在所谓引进外资,大部分是在收购中国企业,哪里有什么技术进来?而且管理也不是重点。双汇不缺资金,技术先进,管理一流,外国同行都承认。最初控股双汇的是百盛,它懂什么肉类加工管理和技术?
【主持人】不说科技发展了,关于发展方式转变还有很多说法,其中很多是关于调整产业结构的,也有说经济结构。
【邋遢道人】是有人说。中央提出来转变发展方式后,吴敬琏等很多专家都往转变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上扯。说的对不对呢?当然对,中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确实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是现在出现的吗?不是,早就有了。像吴敬琏先生提的投资带动型而不是效率带动型不是现在有,几十年了!一解放这个问题就存在。放眼世界,且不说效率带动往往与技术突破有关,有几个能做到效率带动型,只问一点,这些问题能够让中国发展不可持续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会。所以这些议论是隔靴搔痒。说不客气的话,是有意顾左右而言他,放着扩大内需不说,故意转移视线,混淆视听,把上上下下脑子搞乱。
【主持人】说结构调整的很多,包括第三产业比重低,城市化水平低等。你怎么看。
【邋遢道人】还是一个道理,这些方面的问题与不可持续性有关吗?中国三产比重确实低,但这是问题不是呢?会不会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呢?不仅不会,还是利大于弊。三产发育水平低,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可以通过扩张三产增长GDP的空间和机会。三产比重低,就业空间小,城市化率也低,这也只能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空间。因此,可以谈发展三产,可以谈城镇化,但这与不可持续无关。
【主持人】看来你是揪着两头在外不放了。
【邋遢道人】不是我不放,是我领会中央精神比较透彻,不喜欢被别有用心的人干扰。胡总书记第一次提出发展方式转变,说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下一句就是“立足扩大内需”,其他的虽然也说了,但显然都是从属的。一个“立足”,白纸黑字明明白白俩字儿,没说别的,就是内需!我干嘛还要胡思乱想呢?以为自己比共产党还高明?没有,我就是个山寨货。
【主持人】别山寨山寨的了,上次开场介绍你说了一句,你还就忘不了啦。你还是介绍一下你对两头在外发展方式不行了的判断是怎么考虑的。
【邋遢道人】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提醒你和听众不要把我看成专家。好吧,前面就是扯远了,核心还是为什么两头在外出问题了。
对发展方式来说,所谓不可持续,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个系统本来就是一种正反馈系统,到一定时候自己就崩溃。另一个是系统运行有些因素是外部决定的,我们影响不了。双方博弈,总有个均衡点,到顶点了也一样会到头了。我们分别分析一下。
第一个是,我认为市场经济和市场规则主导的全球化都属于正反馈系统。在中国人的努力推动下钱生钱部分飞速扩充,已经显示出崩溃迹象。由于中国全身心投入到这个系统中,自身以钱生钱的游戏玩儿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陷得却并不浅。这种情况下中国继续两头在外,不仅会加快全球经济崩溃,而且会在崩溃中一起玩儿完。前一点美国人都看出来了,奥巴马就假模假样的督促中国人要扩大内需,两头在内先照顾好自己老百姓。全球经济虚拟化,西方发达国家虚拟化,不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能管住的。就算中国放弃两头在外,无非是虚拟化加快还是晚点出事儿而已。
【主持人】有那么严重吗?好像经济学里没讲过这种状态呀。经济学讲的市场经济好像都是你说的负反馈,周期波动。从来没说经济系统是正反馈,会全面崩溃呀。
【邋遢道人】你提了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经济学,或者说西方经济学为什么没讲。且不说这里是否有别的因素,起码有一点,我觉得现在的西方经济学并不是个系统理论,不是建立在充分观察对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缺失了必须的观察样本,一方面观察时间不够长。按照西方人所谓科学认识原则,还不足以建立描述经济规律的系统理论。
【主持人】你说得也太夸张了吧!你怎么能这样看。西方经济学家研究市场经济规律咋说也有二百多年了,信奉这套学说的学者遍布全世界,怎么会有观察的样板不足,观察时间不够呢?还有一点,假如西方经济学理论真的有严重缺陷,那你更不可能据此得出系统要崩溃的结论呀。因为你分析的这些理论并没超出经济学基本逻辑嘛。你又不是神仙,还是在修仙的路上嘛——哈哈,开玩笑。
【邋遢道人】说得很尖锐。如果我告诉你,有一个市场经济的样本,已经运行了两千多年,按照正反馈这样运行崩溃运行崩溃,走过七八个来回。不过这个样本从来没有入西方学者法眼,使西方经济理论存在颠覆性缺陷。你信吗?
【主持人】你不会是说中国吧。中国以前可不是市场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是封建社会。
【邋遢道人】听谁说的?
【主持人】从小就知道,中国外国的教科书都这么说。
【邋遢道人】唉,不该扯到这儿,讨论起来太复杂,陷进去出不来。
【主持人】问住了吧,你倒是接着往下说呀。
【邋遢道人】问住倒不至于。不过,这个道理不说清楚,整个道理确实说不清楚,那么就简单说一说吧。不过事先声明,这个看法不是我先提出的,山寨不让说了,但这个看法是前面我多次提到的王小强博士讲的,你有兴趣可以上大风网读一下王小强的一个系列文章。看了题目你别吃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系列”——不用紧张,这句话是总设计师八十年代说的。先说清楚,我对说法的理解不见得准确,也许想偏了,有错误算我的。
【主持人】好吧,道长不用受拘束,我也只是想听听,你直管说吧。
【邋遢道人】下面说的可能比较简单粗暴,因为时间短无法展开。
要说清这里面道理,大致要确立三个判断。一个是中国秦以后就进入市场经济;第二,古代中国每二三百年出现一次整体崩溃,社会结构回到起点,周而复始;第三,周期的中后期以钱生钱的活动就开始加剧,社会矛盾加剧,导致崩溃发生。只要这三个判断成立,前面的说法就不能说没有根据。
【主持人】说的也是。如果中国古代一直是市场经济,2000多年了,而且确实有“周期律”,不管第三个是啥,就都能说清楚了。你真能证明秦以后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吗?这可是个颠覆性判断。
【邋遢道人】试试吧,不过你的逻辑思维很清晰,确实第一个判断最关键。名正言顺,我们先对什么是市场经济形成个一致看法。
现在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体系”,也就是经济体系的运行基本按市场规则而不是人为干预。社会资源是指什么呢?包括生产资料、劳动、资本、技术等,也包括产品和服务的交易,最主要的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市场是怎样配置它们的呢?资源的市场价格会影响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一种东西价格涨了需求会减少,供给会增加。买的少了卖的多了价格又跌。也就是价格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动方向和数量,推动了经济运行。
【主持人】好像是这样定义。还是想问一下,为什么生产资料和劳动的配置方式最重要呢?为什么不是产品和服务呢?
【邋遢道人】因为咱们说的是一个经济体系而不是具体的市场。市场经济是指按市场方式运行的一个经济体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消费。首先是生产,产品和服务要被劳动者用生产资料生产出来才谈得上交易。产品和服务交易是有形的市场,可以看做这个体系的一部分。所以生产资料和劳动是否按市场原则交易最关键,可以先讨论一下。
前面说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方法是,一种东西价格涨了,卖方就会增加供货,买方就会少买,于是价格会往下走。价格跌了卖家就减少供货,买家也多买了,似乎有一种力量让供求关系趋向均衡。就是所谓看不见的手。你觉得这只手怎么才能指挥得不出错呢?
【主持人】那谁知道,看都看不见谁说得清楚!
【邋遢道人】要靠市场上买卖双方都唯利是图!都是“理性经济人”,都想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如果双方都不考虑自身利益,卖东西的看着东西涨价了懒得进货,买东西的不问价钱拿了就走,所谓有效配置市场资源肯定泡汤,变成瞎指挥的臭手。
【主持人】市场里怎么会有这种人呢?疯人院里跑出来的吧。
【邋遢道人】所以唯利是图是让市场正常运行的第一重要条件,否则就不是个市场。虽然也不见得是疯人院,但一定不是个市场。
上面说的还是一般市场,市场经济运行这个条件更重要。既然去做生意就要想发财。也就是孟老夫子说的: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假如农业时期有这么一个国家,地主们看着收成都不错,却从来没想过再买更多的地扩大经营,甚至鄙视一心发财的人,一点企业家精神也没有,这个国家会是个市场经济吗?
【主持人】那肯定不会是。不过你这只是一种假设,社会主义国家才会这样,生产资料不允许私有,生产队长不可能也别想从别的队买块地。但历史上没有这种国家,因为土地是私有制。
【邋遢道人】土地私有制土地就能买卖?历史并非如此,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私有制起码五六千年了,大部分时间土地名义上“莫非王土”,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土地实际上归少数统治阶级世代经营。这样的社会无论奴隶主和封建主都很少试图通过买地扩大财富。为什么?因为他们土地占有权是被一层层赐予的。他们既不能因经营有方扩大土地发更大的财,也不会因为经营不善而失去土地,祖祖辈辈都没有通过经营土地发财先例,怎么会有企业家精神呢。土地禁止买卖,扩大土地只能立功受奖或者抢别人的。中国夏商周三代也是这种体制,所谓“三代井田”。《礼记·王制》记载“古者……田里不鬻,墓地不请”,就是说古时候田地不准买卖,家族分了墓地就不能再申请。
虽然全世界大部分时间其他东西大都可以买卖,但农业时期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不准买卖,最主要的生产经营环节由看得见的手调配,因此才不被看做市场经济。中国以外其他地方出现土地买卖才四五百年,合法进行交易不过二三百年,所以西方认为市场经济是这二三百年才出现的……
【主持人】我清楚你啥逻辑了。你是把农业时期允许土地自由交易看做市场经济存在的必要条件。几百年前世界其他地方没有出现土地自由交易,所以都不属于市场经济。而商鞅变法土地就允许私人买卖了,因此中国很早就进入市场经济。但逻辑上讲,必要条件只保证不许土地交易的不是市场经济,第一个判断成立。但不能保证允许土地交易的就是市场经济。所以你还要继续证明。
【邋遢道人】天下雨了地上一定湿,地上湿了不见得是因为下雨——也许是泼的水。厉害呀!你形式逻辑学得很好呀。不过再往下说就有点学术讨论味道了。
从逻辑上讲,社会资源由市场配置必须包括土地,但土地允许买卖不见得就足以市场配置。因为社会资源还包括劳动、资本、技术、工具、原材料以及生活用品和服务等。前面证明了生产资料买卖是必要条件,还有哪些是呢?咱们可以用排除法。
前面讲过,实际上无论啥时候啥地方,生活用品和服务、原材料、生产工具等都是等价交换的,不会强买强卖,硬抢的不多。无论原始社会、奴隶制时期还是封建社会都有市场,交换这些东西。可讨论的只剩下生产环节的资本、技术和劳动。资本市场指长期借贷,是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但历史上借贷也是在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允许的,包括高利贷也很少限制。技术成为商品比较晚,技术市场属于有了更方便,没了也能行。这就只剩下劳动。
劳动成为商品意味着资方可以买到劳动,劳动者可以出卖劳动力。劳动能不能交易,取决于劳动者身份是否自由,身份自由的劳动者才能出让劳动。工人、职员、短工长工身份自由,自主选择把劳动按自己愿意的价格出让给资方。自耕农、佃农、小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不出让劳动——他们直接出卖他们创造的商品和服务。但奴隶、农奴、劳改犯身份缺少人身权利,身份不自由。他们被强制为主人劳动。别说讲价钱,甚至换个主人的自由都没有。
【主持人】但是这就成为判断是否是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吗?
【邋遢道人】是这样。如果说不用算,就要把奴隶的市场交易活动看做市场经济的一种,奴隶的价值相当于他的劳动能创造多少剩余价值,连人带劳动一起买卖。农奴也存在类似问题,农奴和地捆在一起都是庄园主财产。这就让市场经济逻辑复杂化,好像还没看到谁研究过这个问题。同时,市场经济体系里的市场人不仅要被分为卖方和买方,还要分为资方和劳方。前一对身份交易自由,后一对只有资方自由?所以我觉得劳动自由交易应该算必要条件。
【主持人】我也觉得劳动应该算。
【邋遢道人】好吧,咱俩这么一说就算定了?算是解决了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击掌庆祝一下。
既然其他资源实际上都允许买卖,我们就有了充要条件,可以得出“允许基本生产资料和劳动自由交易的经济属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全称判断。
秦献公上台不久就施行所谓“为户籍相伍”,后来被叫做“编户齐民”政策,齐就是平,就是把原来只隶属于贵族、族长的秦国农民,由中央政府编户口管理,农民都被视为国君的臣民。其实山东六国早就这样做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使黔首自实田”,黔首是普通农民,令黔首“自实田”表明政府鼓励农民搞出来能养活自己能给国家交税赋的田。这就为农民成为自耕农奠定了基础。虽然整个古代还有奴婢,贱民,但都不在农业领域,汉晋时期那些带产投靠的农民有点像农奴,但自耕农还是主体。中国秦汉以后劳动者主体应该是身份自由的小农,他们与普通地主一样属于“齐民”,也就是现在说的小农。
欧洲到中世纪晚期农奴制才有所松动,真正消失到了殖民后期了。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因为涉及初夜权,还被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的禁演。
【主持人】真的呀,初夜权这样丑恶的没有人性的制度到十八世纪后期还有人庇护呀!
【邋遢道人】当然,实际上直到现在英国还有残余。2007年威尔士亲王、英国王储查尔斯在威尔士的卡玛森郡买了一座庄园,但该地的领主初夜权尚未废除。王储买庄园时也没有签署放弃这一权利。英国狗仔们把这消息捅到小报上,据说让当地即将成为新娘的女孩儿们惴惴不安。当然说女孩儿们不安是瞎扯。
与欧洲、日本等封建制的农民相比,古代中国农民自由太多了,中国再穷的农民也有成地主的机会。
【主持人】就这你这样一说,中国两千年前就是市场经济了?我咋看咋感觉有些别扭。
【邋遢道人】当然感觉别扭,因为从来没人这样说。所以王小强博士用的也是“小农+市场”,大概是考虑对农业时期的市场经济这样叫才不过分刺激人。但从逻辑上讲,只要基本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都符合某定义的系统,不管看起来咋不一样,只能用那个名称。吉娃娃看起来没只猫大,你还得叫它狗,因为它确实是狗。
如果我再给你介绍一些你没注意的情况,恐怕你的感觉会好一些。
【主持人】还有什么?
【邋遢道人】一个发育良好的市场经济还需要一些基本条件。缺少这些条件虽然也能交易,但非常不方便。
很多人对秦始皇2200多年前的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制以及统一度量衡不以为然。不过,上帝3000年前就在《旧约》里告诉摩西:“你不应该在长度、重量和数量上作假,你要做到准确的平衡……”,《古兰经》中也有类似的训诫。但直到十八世纪中叶,笃信基督教的欧洲人并没听上帝的话,别说一国一个度量衡,一个法国有七八种度量衡,卖布的商人过了个关卡一法尺就不一样长。而德国就更多了,因为德国有200多个小国,贵族只要在领地里度量衡统一就能过。
【主持人】是这样呀,度量衡不统一肯定形不成大市场。
【邋遢道人】还有更重要的,就是他们交易缺少小面值货币,有些情况就只能记账或以货易货。古代西方长期使用金银币,不用铜钱,就会出现这种问题。中国古代主币最开始就是铜钱。
【主持人】不是吧,银元宝呢?
【邋遢道人】货币是官方发行的有标准图案的金属币,中国铜钱是,而金银等贵金属是按重量计算的。也有金元宝银元宝,但官方铸造的元宝通常是为了方便解递而不是发行货币,大商人也可以铸造。
金银是贵金属,大宗交易方便,但搞不定小额交易。铜钱是贱金属,面值小,一个大子儿买俩烧饼。针头线脑的用金银币的很难交易。金银做货币适应西方长期存在的庄园经济,涉河庄园对外买大宗物资和奢侈品,内部农民基本用不上,很多农民一辈子没见过钱。影视剧里古代西方集市也是热热闹闹,买啥的都有,真不知道喝一杯啤酒怎么付款。史书记载宋朝咸平三年至宣和七年的115年中累计铸币约2550亿枚,差不多合人均3000枚。每个人兜里都能叮当响,这才像个市场经济。西方人发行纸币后才有小钱。
【主持人】好吧,这个问题不再说了。不考虑工业社会的差别,中国古代还真像现在经济。对了,你前面说是三条,第二条是什么?好像与周期律有关。
【邋遢道人】周期律都知道,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就谈过。中国古代社会自秦以后,每二三百年总要崩溃一次,每次杀人如麻,生产力破坏,土地荒芜,大几千万人最后剩千把万,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倒血霉,新朝建立就从头开始,周而复始。表现出一个正反馈系统的运行特征。什么原因?肯定不只是政治原因,应该从经济系统找原因。这些轮回是从秦以后开始,也是市场经济或者叫小农加市场经济开始的,不会是巧合吧!
中国的经济体系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土地基尼系数虚线短期会上下波动,但长线看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越来越集中。另一个特点是从实体经济逐步走向虚拟经济,从主要靠生产赚钱到主要靠钱生钱。
第一个特点大家都知道,土地越来越集中,失地农民越多,最后流民造反,我就不多说了——
【主持人】别,你还是说说。我注意到最近一些大V说,就算土地都在地主手里,也得租给农民种呀。这也是一种耕者有其田嘛,怎么会产生流民呢。流民一定是不爱干活的二流子。
【邋遢道人】这些年这样说得多了。简单算笔帐就清楚了。假定当时2亩地勉强养活一个人。小农一家五口人本来有10亩,破产让地主买走了,只能租地种。他家租多少才能活呢?五五分租,于是有20亩才能再勉强度日。一户小农活命租了两倍的地,必然另一家被挤出来。越接近王朝末年兼并越严重,失地农民就越多。不仅逻辑如此,实际也如此。哪里有那么多二流子。这些替地主说话的人一般数学都不好,小学做应用题往往做不好。
下面说说第三点,就是市场经济长周期的后期经济往往脱实向虚,以钱生钱逐渐成为主要玩儿法,加快系统崩溃。
改朝换代兵荒马乱,地价低粮价高,大约土地1两银子1亩,粮食1两银子1担。买1亩出租,一亩打2担粮食,五五分租,一年收回,够高。史料记载地价在慢慢提高,粮价上涨有限,到5两1亩,投资回报率就只有20%,但还可以。可20两一亩时就只有5%了。别说高利贷,当时一般商业利息还一二十个点呢。但商人地主依旧乐此不疲,“千年田八百主”,土地没多少年就买卖一轮。王朝后期逐渐涨到40两、60两甚至80两!这时候买地还会是为了吃地租吗?如果不是,那是想干嘛呢?
如果你想不透,就看这几年房地产市场。房价只要涨,买了就增值保值,有钱人都去买,房价继续涨。干啥都没捯饬房子挣得多。而且单价越高,获利越多。
同时,小农经济体太小,经不起天灾人祸,破产卖地是常态,稍缓过劲儿又再买地。中国自然灾害特别频繁。邓拓先生研究秦汉至明清发生并造成饥馑的水旱灾害2035次。于是地价欠年贱丰年贵,三五年一个轮回。短线有波动,长线一定涨,这不就是你玩儿的股票吗?别以为土地就只适合打粮食,当赌具以钱生钱也行。
股票还可以一直增发新股,但房子和田地一样,都是有“红线”限制的。而且没地方住挤一挤过,没地种只能喝西北风。历史记载,每到王朝后期撂荒土地越多,因为收租子太费劲,比钱生钱麻烦太多。想不通就看楼市。房价越高盖得越多,电表一年不转一圈,没人住过的空房比例越高。撂荒地增加对应增加流民。这样一步赶一步,流民越来越多,总会有造反那一天。几千万人头落地,整个社会系统崩溃,土地又平均,地价重新回到1两1亩。一切从头来过。
这就是为什么市场经济存在衰退-复苏的短周期,但还有最终崩溃,推到重来的长周期,。
【主持人】这回长见识了。那你说说西方经济这次什么时候崩溃,怎么崩溃的。
【邋遢道人】说真的,我说我是山寨版的是有道理的,这些问题涉及金融理论,把西方金融体系研究透了才能说到点子上。我只能说个大概。其实说大概,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这次美国两党玩儿的债务天花板中,连美国人都基本说到了,我就不用再说了。
不过有一点是都看得到的。就是现在以钱生钱的玩儿法比中国古代丰富的太多。中国以前也就是炒耕地,别的没什么炒的。现在可好,啥都能炒,玩儿完股票玩儿期货,玩儿完期货完儿外汇,外汇玩儿腻了玩儿石油,赶上趟了炒房子……。卖地买地还要看货称银子,现在赌博标准化,看着大屏幕鼠标点一下就成了。而且变着法玩儿,越赌越大。炒空头炒指数,就像打麻将嫌不过瘾加上“下跑儿”加上“跟”。这么个玩儿法闹出乱子来肯定比炒地皮厉害。
现在西方经济,或者说全球经济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信心,也就是多数人对前景的预期。美国经济进入不进入衰退,谁主导呢?信心。前一段,道琼斯大跌5个点,说原因是预期美国再次进入衰退的概率达到50%,比此前的30%高多了。所谓衰退概率达到50%,是在衰退和不会衰退两个选项中,原来30%的人感觉要衰退,现在50%的人感觉要衰退。这种感觉起作用吗?当然,在现今美国经济中,这是决定性因素。假如60%的美国居民感觉美国将进入新的衰退期,那么居民消费就会减少。美国经济是靠消费支持的,大家不消费自然经济要衰退。同时,美国经济是靠借款支持的,如果债券、股票投资者中也有多数人认为美国经济将处于衰退期,减少美国各种债券股票的持有,美国钱生钱的经济也会出熊市。美国如此,欧盟经济也如此。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是一般的买涨杀跌,不是完全的正反馈系统。因为投资者会根据过去的规律,跌到一定水平会买进,最后股指是波动型的负反馈状态,就如当年中国因丰欠造成的地价波动一样。问题在于,每一次这种波动,结局都是用增加虚拟部分来解决的,主权债务将继续增加,实体经济的价值继续被稀释。长线看呈正反馈。
欧洲在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亚洲股票大跌。但欧盟声称要支持西班牙、意大利主权信用,欧洲股市立刻上扬。为什么上扬?因为所谓支持,就是增发欧元。欧元只要多,大部分只会流入虚拟经济。股市指数涨跌只与资金进入量有关,因此是利好消息。利好不在于是否这些有麻烦的国家经济会好转,而是只要货币增发股市期货就膨胀。因此,各国虚拟经济长远看一定会继续以指数曲线上扬。
股市的钱会流入实体经济吗?不会,你的股票涨了会不会马上卖了给老婆买礼品呢?
【主持人】好像没有过,都还等着再涨。
【邋遢道人】一个经济的运行依赖信心,恐怕有些不牢靠。因此,把虚拟经济作为主体经济的脆弱性,比实体经济为主体不可同日而语。
【主持人】我有一个疑问:虚拟经济就不受看不见的手调节吗?不会有一种力量往资源合理配置方向调节吗?或者政府没有手段控制吗?
【邋遢道人】没有。只要不改变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实际是不可控的。记得前面提到王建说以钱生钱叫虚拟经济,王小强把它叫做“赌博经济”吗?为什么叫赌博经济呢?因为赌博面对是对一个“不确定的结果”做决策。我可以给你讲前些年在强国论坛上一次辩论。你也炒股,可能理解得容易些。
几年前我在强国论坛混时有一个叫“疯疯癫癫僧”的著名网友,贫道叫他“疯僧”,自称主要靠炒股生活。一天疯僧在论坛上说:有一年我看中某只股票,所有人都不看好——最后怎么样?这只股票翻了几番,我赚大发了。记得原话是“我对股市行情的判断常常是孤立的,有的甚至孤立到全国仅我一人的地步”。虽然强坛深水区炒股的不止他一个,但没人对他这段话提出异议。
只有贫道告诉他搞反了。
一般生意靠得是投机,成功要点是“做出同样决策的人越少越好”。你知道甲地某商品断货价格飞涨,地货多价钱很低。如果做出从乙地大批采购销售甲地的决策,且“孤立到全国仅我一人”,肯定赚大发了。还有人做出同样决策,发小财。一大堆人做同样决策,一起赔钱。“孤立到全国仅我一人”确实是投机成功的要点。
但是股票恰好相反。一只股票买家多卖家少,流入资金增加,股价就长。卖家多买家少,资金外逃,股价就跌。这是股价涨跌的基本规律。如果这时“孤立到全国仅我一人”,那可赔惨了!
【主持人】是呀。但这与赌博不赌博有什么关系呢,股票涨跌是有规律的。
【邋遢道人】百度百科对赌博的定义是,“对一个事件与不确定的结果”做决策。一般生意靠判断会有多少人。只要不傻,起码能大致算出自己在信息、渠道、关系、资本等有多大优势,即使算不出是不是“仅我一人”,但总有点着落。但是千百万股民是不是大多数认为一只股票要涨,却是个无从把握的事。疯僧觉得“仅我一人”,那是周边几个票友看法恰好与他相左。至于其余上万百万股民啥态度,他无从知道,也没人能知道。买股票与掷硬币一个道理,一个是明天会涨还是会跌,一个是字还是画儿。都是“对一个事件与不确定的结果”判输赢。
因此,炒股是赌博,股市是赌场,遵守赌博规律。
【主持人】看来你确实属于山寨版。吴敬琏先生前些年就说过,大概意思是:现在中国的股市搞成赌场了,还不守规矩,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做庄炒作。记得为此有人称吴老先生“中国的良心”。
【邋遢道人】可就是这段话让贫道感觉他有些浪得虚名。吴老说股市不应该成为赌场,但股市本来就是赌场。股市里做庄炒作操纵股价属于利用自己独占资源影响胜负,属于投机,就是出老千。有出老千的赌场也是赌场,只是属于管理不好的赌场,有做庄炒作操纵股价的股市是管理不好的股市,但不能不叫股市。任何赌场都严厉打击出老千,就像中国证监会就是一个坚持不懈地与出老千斗争的机构——虽然干得不怎么好。
【主持人】你又没炒过股,而且不研究理论,炒股如果真是赌博,没有任何规律,不需要知识和技巧,怎么会出一个穷光蛋炒成千万富翁的股神?
【邋遢道人】是呀,电视里还有赌神呢。电视里的赌神,都是说他眼疾手快记性超强,不出老千一样照样把把赢。如果都知道确实有这种人,其他人来赌场明摆着送钱吗?赌场还能开吗?逗人玩儿呐。
其实你只要对概率有点认识,就会知道一个地区几十万上百万股民肯定会出几个“股神”。假定他们不是成天看K线听股评,每次都靠掷硬币,一样会出几个“股神”。100万人猜硬币,第一次有50万人赢,连赢两次有25万人,三次的12.5万……连赢16次的有4人,有人能连赢18次。这个人就是“股神”。连赢18次,肯定发大财!穷光蛋拿100元进场,出去抱走一个多亿。那些几个连赢十六七次,几十个连赢十四五次的,不都是股神?
【主持人】还是不能说服我,也许这里的窍门我们还搞不懂,但是规律肯定有。关于资本市场的理论和股票操作理论都是专家教授研究的,书都是正规出版的。你说是玩儿掷硬币就是了?我还是不信。
【邋遢道人】好吧,觉得我跑到你的地盘了,那就再说两句。
再讲个故事。我前年退休去三亚过冬。楼下杂货铺小老板每天必做功课是研究和填写体育彩票。三亚体彩取央视体彩取最后4位数。彩票是一张一手掌宽,一尺多长,密密麻麻写满一组组四位数,都是按时间顺序排的中奖数字。杂货铺门口摆几张茶桌,一群人挤在那里做研究,每张彩票还画有横七竖八擦了又描的“辅助线”。我给杂货铺老板说这些体彩数字完全随机的。小老板斜着眼瞄着我:“那是你不懂,你看这几组数”。他指着彩票上下两组数,上一组是9 5 0 7,下一组是6 2 7 4。然后按数位上下比较。“你看,9减6等于3, 5减2等于3,10减7等于3, 7减4等于3。你敢说这里没有规律!!”
我说这么多组数总能找到点怪怪的关系,但“都等于3”与今晚会出哪些数有关系吗?
小老板说:“三号楼A栋304房刘老师上个月中奖了40多万。晚上给我们详细讲了他怎么算出来的。老刘是二中数学老师,我们听不太懂,但人家确实是算出来的,不是瞎猜的!不给你说了,反正你不信!”我当即无语。
街对面是个小菜市场,每天天刚亮就会有成群的人研究这事儿。贫道起早看过一次:彩民们分几拨认真地听不同的“专家”讲计算方法,不时还有提问。地上有两三个卖中奖指南的书摊,花花绿绿有上百种。三亚从市区到山区,从干部到教师到楼下的小老板,都乐此不疲。
彩票数字完全随机,过去的数与马上要出的数没有关联,这该是常识吧。起码数学老师不该不懂吧。但没用,因为实际上每天成功猜对数组的彩民,全都是通过找到了一种计算方法算出来的,极少是瞎猜的!如果每天都听说谁谁中奖了,还告诉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还会信别的道理!
【主持人】真是这样?真的都是算出来的?!是什么道理呢?
【邋遢道人】道理说出来你就笑了。道理是:只要所有买彩票的都是琢磨出“规律”后填写了四个数,那么中大奖的那四位数自然都是琢磨出来的,中奖人事后一定能告诉你一套算法出来。
赌博的规律都来自事后,一看电视上讲股票的大神哪个不是在论述过去的规律,谁敢断定明天开盘啥样?
信仰创造神迹,神迹让人信仰!
所以别信那些大神,不管他们是在电视荧屏上还是在大学讲台上,都与三亚早晨在地摊儿讲体彩的一样。也别以为大家都信了就一定是真的!
【主持人】还真这样。看来玩儿股票也是交智商税。以后也不看股评了。不说股票了。继续讲虚拟经济引起全球危机。
【邋遢道人】另一个是市场经济晚期的两极分化。一方面市场经济国家内两极分化急剧扩大,另一方面世界范围两极分化。
美国是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上世纪中期还炫耀中产阶级化了,共同富裕了。80年代开始虚拟化,没多少年就不吹了。前两年占领华尔街,99%对1%的抗战,抗议美国1%的人拥有99%的财富。所有发达国家这几十年财富拥有份额差距都是急剧拉大的。这与中国古代王朝后期土地严重集中化一样。
以前都觉得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快,与发达国家拉近了距离。按照世界银行数据,中等收入国家人均收入在最近30年与发达国家拉大了。低收入国家人均收入基本没增长。发达国家与其他国家人均收入距离在继续扩大。这与当年中国一样的。只是按世界范围算的。全球市场化,资本、财富自由流动,劳动力为什么不能流动?为什么希腊要挖120公里长的7米深沟阻挡非法移民?为什么会出恐怖分子?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平。
当然,这样分析并不是世界马上崩溃,也许早着呢,还要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虚拟经济短线也呈负反馈形态。但大趋势不会变。问题在于如果现在崩了中国最麻烦,如果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的差不多了才崩,那崩了就崩了,搬个小板凳看热闹就行。
【主持人】你不是说还有一个天花板问题吗?指的是什么?
【邋遢道人】是这样的。是指中国依靠国际市场需求,依靠出口增长带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很小了,快顶住天花板了。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一是可能出现过剩型经济危机,国内社会矛盾加剧。二是越接近出口天花板,与发达国家的矛盾越大,摩擦越激烈。
【主持人】有那么严重吗?前两年出口是遇见些问题,现在不又恢复增长了吗?而且中国还经济还一直保持高增长呀。
【邋遢道人】美国金融危机出现前,中国GDP增长主要靠净出口的增长。也就是,每年GDP净增长部分中,净出口(顺差)占份额很大。净出口是国外需求支撑增长的部分。2000年净出口占净增GDP的32%,2005年提高到34%,2007年达到57%。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净出口,2007年GDP增长率不会是12%,而是5%。离开净出口中国经济就处于低迷状态。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中国出口额占全球出口额的比重已经接近10%,没有多大空间了。
【主持人】10%?不高呀,怎么就没有空间了?
【邋遢道人】是呀,才10,还有90呢。可出口的道理是这样的:一国出口占全球份额越高,贸易摩擦越大,摩擦系数总有个最大值,可以叫做出口份额天花板。天花板多高呢?给你说个数,日本80年代最兴的时候也只是接近10%,那时候西方工业国都紧张得要命,美国很快就想办法把日本搞成20年停滞。就算中国比日本有办法,能撑到12%甚至更高,但出口份额越接近天花板,与西方国家的摩擦系数越大,总有顶着天花板那一天。不信走着瞧,快到顶时候美国不知道搞什么幺蛾子!肯定比对日本厉害。日本政治上不独立,美国随便收拾。中国政治独立,很多招数没法用,只能选狠的。
还可以说一个因素,中国能够在新世纪出口持续高速增长,与虚拟经济时期西方产业空洞化,世界贸易额大幅增加相关。2000年到2007年,世界出口总额年增长率达到11.6%,而前10年只有6.5%。八十年代只有5.6%。2007-2009年均下降0.5%。虽然2010年有恢复性增长,但长远看很难有持续两位数的增长了。这意味着中国只能靠挖别人的出口份额才能保持高增长,无疑会加速摩擦系数提高。
这意味着两头在外的发展方式存在一个我们自己无法控制因素,而且是个越来越厉害的正反馈。
如果到顶了,出口不再增长,那么GDP增长必然大幅放慢,所有矛盾就开始显露出来了。
【主持人】应该没你说的可怕。照你说的,全球化是美国和西方以钱生钱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美国反正是靠消费提高GDP的,而且好像还乐此不疲,我们有什么担心的?
【邋遢道人】问题在于,美国制造业萎缩金融业膨胀是一种利益再分配,传统制造业的老板和工人不会得益,所以不可能没一点风波一直走。最主要的是,美国精英也不傻,就不能看出来美国的这种发展方式不可持续?
这些年中国制造业工人大约7000多万,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工,但使用的技术装备不比发达国家差,由于劳动工时长,说一个顶西方一个工人没问题。西方呢?G8是代表西方主要工业国,制造业工人总计也是7000多万。关键是中国还有远超7000万完全胜任制造业工作的储备军,需要时完全能顶上。
你打算让发达国家制造业工人也都回家炒股吗?
【主持人】我觉得没啥可怕,出口虽然很重要,但中国在前两年出口下降时不还增长么?
【邋遢道人】你说的没错,08年的危机比预想的小得多。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这次危机是靠什么度过的吗?
【主持人】靠什么?靠四万亿。但不是也过来了么?以后少投点就是了。
【邋遢道人】那是表面,实际全球和中国躲过第一次打击的方法都是用以钱生钱办法躲过的。
先说中国,最困难的2009年怎么过的?是靠4万亿投资?不是,4万亿是国家投资大项目,转换成GDP要好几年。2009年本来说“保8”,结果增长了8.5%,GDP净增2.65万亿元。多出这2.65万亿哪儿来的,我2010年初写过一篇文章《去年的GDP是怎么增长的》,是这样分析的。2009年商品房销售4.40万亿,净增2.0万亿,几乎比08年翻一番。这2万亿后面来自钢铁、有色和水泥、玻璃等建材以及建筑业等产业的净增。同时,住宅增加会直接带动装修、家具、家用电器、纺织品和广告的增加,加上这些部分的增加值,2009年与住宅销售相关的新增GDP达到2.20万亿,占当年2.26万亿新增GDP的83%。2009年销售的商品房大部分已经是投资为目的的,买房是为了投资或保值,与当年商人地主买土地目的一样。没有这块儿,09年的增长不会到2个点!
再看国际。美国怎么过的?靠继续大额举债过的,靠中国拼了命救它救过来的。大家栓在一根绳上,美国垮了中国、日本都要垮,于是大家都买美债帮美国,帮美国等于帮自己。全球经济因为以钱生钱遭了秧,又靠以钱生钱救了命。
每次靠以钱生钱的招数救命,不是饮鸩止渴吗?
【主持人】你把中国房地产业也算成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有道理吗?房地产生意可是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有的,包括封建社会房子也不能靠抢呀。怎么也说成赌博了?
【邋遢道人】房地产放在其他经济体系不是赌博经济,放在市场经济就有条件变成以钱生钱的生意。楼市是不是股市,也就是买房的是打算投资、保值的还是打算住的是标志。打算住还是卖是可以观察的。2007年看到北京一个报道,说已经售完的新小区晚上10点没开过灯的超过三分之一,有的小区超过一半。我当时就写了篇文章,题目是《纵有广厦千万间,难蔽天下寒士俱欢颜》。认为这些没住过的房是为了投资或保值买的,也就是为了交换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买的。买是为了卖,属于炒股、炒汇、炒期货一样的性质。文章很长,内容就不讲了。前面讲的你自己也可以推理了。那几年对此写了七八篇文章。
【主持人】关于楼市我有一点不清楚,很多人说房地产发展太快会有泡沫。我不太清楚什么是泡沫,很多人说中国楼市没泡沫,有的说离破还早呢。等着结婚的年轻人多着呢,还不说那么多进城农民。
【邋遢道人】泡沫这东西特点是只要吹大了就会破,但多大叫做大没个标准,所以有人会说要破了有人说早着呢。我的看法是,关键在于房地产是不是泡沫。因为吹泡泡本身是个正反馈活动,只要吹最后总是要破。
【主持人】那你认为是不是呢?
【邋遢道人】我看是。我这个人喜欢算账。2010年中国住宅总面积是203亿平米,平均价格每平米5520元,总价值大约121万亿。如果都是为了住,没人打算卖了,无所谓泡沫。现在看来起码有三分之一,也就是按市价40万亿的房子是打算卖的。能卖就是有人花钱买,也就是要用储蓄的钱买。2010年全国居民储蓄总计30.3万亿。也就是这些房子都要兑现,买家最多出30万亿。也就是只有按75折才能卖出去,也就是每平米只能卖4140元。问题在于,30万亿储蓄绝大部分恰好是要卖房的那些人。需要买房的人手里有6万亿储蓄就不错了。也就是决心要卖就只能卖出15%的价格,每平米800多元。5500变成800,少的那4700就成了泡沫里的空气。这就是泡沫形成的机理。只要相当部分的房子是要卖的,由于买涨杀跌一直涨,房价越高,要卖的比例越大,空气就越多,泡沫就越大。
【主持人】听起来倒是回事,但怎么会大家一起卖呢?房子一直是有人卖有人买。没听说谁赔了呀。
【邋遢道人】是呀,如果你在涨的时候卖,稳赚不赔。你炒股清楚,股市是买涨杀跌,但楼市一样是。楼市涨是卖房赚钱的信号,都去卖房又是继续涨的动因,两个因素互相激励,标准正反馈。但楼市一旦出现持续跌,撑不住的,比如借钱买的就不得不卖,越卖越跌,越跌越卖,一样正反馈。当然,房子不是股票,不行留给孙子住。所以不会真跌到剩几百一平米。不过东京楼市1992年跌的最很的时候只有两年前的七分之一!到现在20多年了楼价也没回到90年水平。
就算以钱生钱,也不能超过总钱数。2007年10月的一天,沪深股市总市值达到33.5万亿,当年中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全部加起来不过38.9万亿,也就是中国所有活动全部停摆,把兜里所有钱都掏出来,才凑够卖完当日的股票钱。
实际上信心才是支撑我们走到现在的唯一支撑。信心靠忽悠,哪天忽悠不动,信心没了,也就走到头了。
【主持人】我还有个不清楚的地方,不是什么大问题,也许是经济学知识欠缺,就是关于什么内需,很多解释和我想的不太一样。有不少人说的扩大内需是扩大投资。比如说增加基础建设,多盖房子等。盖房子搞建设不是供给么?怎么会是需求呢?
【邋遢道人】这次你还真看出点问题了。
经济学的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欲望。想买,而且有钱买,就是实际的需求。有钱不想买不形成需求,想买没钱买也不算。现在经济学把需求分成两块,你花钱买衣服叫消费需求,你买房子等着涨价属于投资,叫投资需求。你还记得前面介绍胡总书记关于转变发展方式讲的什么吗?
【主持人】大致记得,说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现在要转变发展方式,立足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你看我这样理解胡总书记这段话有没有不妥的地方:
要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现在的发展道路有可能不可持续,因此要转变。转变方向是把在严重依赖外需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主要满足国内需求的发展方式。这个国内需求重点是指满足国内消费需求而不是投资需求。
【主持人】我觉得你理解的不错。可为什么专家们往投资需求上引呢?
【邋遢道人】我清楚,只是说出来有人不高兴。或者这个对话发不出来。
【主持人】没事,我看情况,不行裁掉这一段。
【邋遢道人】简单说几句吧。
投资需求是花钱搞建设,各级政府、各级银行都能帮上忙。更不要说如果是搞楼市,有钱人劲儿大着呢。但提高消费需求就两回事儿了。消费这件事儿是与收入有关的。前面讲了,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欲望,想买没钱构不成需求。现在的消费需求疲软,实际是低收入群体人数太多。最主要的是,这些年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速度还比高收入群体低。消费品领域有这样一个特点,低收入群体每增加1000元收入,可能80%都去买消费品了。高收入群体增加1000元,80%去投资了。低收入群体可能本来没有空调,钱够了去买了,扩大了消费需求。有钱人本来空调就够,钱多了最大可能是储蓄,或者去投资买房了。具体数可以用统计年鉴城调队的数据算出来的。
如果真要按总书记指示的意思办,就牵涉如何分好蛋糕的事儿,这件事儿就大了,也难了。所以大家都回避,我还说什么?!
【主持人】时间又快到了,你可以简单总结一下发展方式转变的原因和方向吗?
【邋遢道人】
可以这样总结:
八十年代以后,西方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转化,新的全球化进程开始,全球化就是一次全球市场经济化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全球经济虚拟化过程。赌博性质的以钱生钱经济越来越发达,国内产业资本外移逐渐产业空洞化。这个时候巨大的中国加入了,利用自己的各种优势,在九十年代一举成为全球吸纳产业资本的主要国家。并利用世界贸易额的迅速增长,用两头在外的发展方式取得高速增长,制造业规模和能力世界第一。同时中国人勒紧腰带(主要是穷人),很快让世界变成了Chi-merica的中国人生产,赚的钱借给美国,美国人形成印钱消费格局。最终,虚拟经济第一块砖提前崩塌了,出现了世界性经济危机。问题在于,中国也飞快加入这个游戏,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也高速发展。
这时,中国共产党及时发现依靠两头在外,外需拉动经济的发展方式已经到顶,而虚拟化的全球经济体系行将崩溃。如果中国继续深陷全球化泥潭,最终将同归于尽。于是及时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的计划。通过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把两头在外转变为內重外轻的发展方式,利用强有力的国内需求和已经形成的巨大生产能力形成一个主要内循环的良性经济,避开世界经济崩溃的危险。
【主持人】很精彩。真希望出现这样情况。道长说得很形象,改革开放中国有了市场经济,深耕全球化,但市场经济体系是个糖衣炮弹,还是个定时炮弹。糖吃着长身体,但定时炮弹早晚要炸。中国这30年把糖衣吃完了,长成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党及时发现炮弹已经开始吱吱响,要爆了。于是想出一套避开炸弹的发展方式。吃掉糖衣吐掉炮弹,再玩儿一把精彩的!
下一次如果能请到道长。希望能分析一下用什么办法落实胡总书记的“特别是消费需求”。
谢谢道长,谢谢观众。大家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