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是中国式的《共产党宣言》
“人民”是一个伟大的概念,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最伟大的发现,马克思以前的“民”只限于有恒产即有产者阶层。马克思发现的人民是私有剥削赖以对立性存在,且人口数量极为庞大的前提——无产者。马克思恩格斯写的《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就是:
资产者和无产者
第二章就是:
无产者和共产党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一文中将劳动人民称为是人类存在的“第一个历史前提”,人民劳动也被马克思称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马克思这一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地找到了未来历史革命的基本力量,为无产阶级政党解决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的问题。
在中国,最先发现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人民”,将其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的概念中剥离开来并认定他们是共产党可以依靠的中国革命的伟大力量的是毛泽东同志。
毛泽东也是从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上找到中国人民的核心力量的。这个力量在马克思语境中只有工人阶级为基础力量的人民,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又找到了工人阶级的同盟军——农民,尤其是其中没有生产资料即“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并占农民人口“百分之七十”的贫雇农。他将传统文化中没有主体身份的“痞子”“惰粗”那部分人正名为“革命先锋”。1925年年底,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中首先提出谁是可以中国革命依靠力量的问题,他认为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他开篇写道: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毛泽东首先指出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其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和国民党右派。
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理论,能够中国革命能够依靠的阶级力量只能是产业无产阶级,但是在中国“工业无产阶级人数不多”的历史条件下,当时对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最为困惑的是谁是中国革命可以依靠的力量呢?在这个重大问题上,毛泽东同志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发现中国与西方国情国不同,在中国农村还有一个可以作为仅有二百万“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半无产阶级”,这些没有生产资料且人口数量庞大的贫雇农是中国革命可以依靠的力量。他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