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鹏颖:论毛泽东对“第二个结合”的理论贡献
【摘要】“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个崭新的理论命题,但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之一,则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开启了。毛泽东同志第一个提出“第一个结合”,实现了“一次思想解放”,为“第二个结合”这个“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命题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前提;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开创了“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先河;提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从而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以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把握历史主动,明确提出并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带领人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同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具体实际之“的”的伟大实践,为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光辉典范,为新时代提出“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开辟了思想空间,奠定了认识论前提。深入理解毛泽东对“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理论贡献,对于我们更好把握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成功之道,在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毛泽东第一个提出“第一个结合”,实现了“一次思想解放”,为“第二个结合”
这个“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命题的提出奠定了认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其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图景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是普遍性、世界性的理论,而各国的具体实践具有多样性、可能性、开放性。因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世界各个民族、国家的“具体的环境”相结合。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