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眸:听李鸿章一段录音之感受
【提要】晚清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毛泽东时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起源,已进行了40多年的改革开放,并未摆脱“洋务运动”的梦魇——贫富差距的扩大。今三中全会《决定》的核心战略就是——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了人民对从“少数人的现代化”走向“多数人的现代化”的强烈要求,这就需要真正的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向着共同富裕目标推进再推进。
这些天,李鸿章1896年9月3日在纽约举行记者招待会的一段录音突然在抖音上火了,越来越多的网民争相转发。这段录音是这样说的,
“中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中国的编辑们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像你们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中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的时候十分吝啬,他们只讲部分的真实,而且他们的报纸也没有你们报纸这么大的发行量。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
为什么128年前这段录音,早不火晚不火,在128年后的今天七月流火?
起因是拥有千万级粉丝的网络大V胡某某(环球时报前总编)对刚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曲解,他声称《决定》取消了”公有制为主体”的表述,欢呼这是“历史性变化”。所幸这一言论立即受到正义学者和网民的愤怒驳斥,乃至人民日报发表重要评论正本清源。但胡编此言一出,毕竟引起众说纷纭,带来社会广泛的焦虑和思想混乱。不知是哪位网友,有意还是无意,在这个敏感的时机,把安徽合肥李鸿章故居陈列馆珍藏的128年前这段录音发到网上,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千千万万一阵风似的传开了。听者多为之动容,如雷震天,似在共呜。没想到,128年前李中堂的留声竟引起当代人心之感应也!
我听后沉思良久,想了很多。人们为什么要转发李鸿章这段话?是128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编辑们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的现象仍在重演?还是胡编发文曲解真相,才有了人们在互联网上七嘴八舌不停口,并把李鸿章这个大名人的录音抬出来借古讽今?是否还有更深一层原因,李鸿章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袖人物之一,与今天“改革开放”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透过1840年鸦片战争的硝烟,第一个睁开眼看世界的是林则徐,首倡“洋务运动”是曾国藩,领导洋务运动的是李鸿章,把洋务运动推向高度的是张之洞。洋务运动本想延长帝国的气数,结果事与愿违,没能挽救一个腐朽的王朝,却开启了近代化征程。而近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给世人的印象,仿佛不过是百年前的“洋务运动”换了个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