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三体》在文学史上,是什么地位?
有人问,《三体》这部作品在当代文学史上是什么地位?会不会成为名著?
我就说一个事实吧——三体英文版销量超过300万册,超过建国以来所有文学著作的出口总和。要谈“文化输出”、“世界影响力”,当代中国所有所谓的“严肃文学作家”捆起来(包括拿诺奖的那位),都没办法和三体相比。
请大家不要高估什么“严肃文学”,什么“大家”,什么“名著”,一个封闭小圈子里近亲繁殖互相追捧没有经过市场检验不被普罗大众认可的东西,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高大上……
我不讲中国当代严肃文学作家的“著作”,就讲那些我们从小阅读的“世界名著”,你觉得它们真的很了不起吗?《三个火枪手》也是“世界名著”,然而这差不多是一部通俗武侠小说;《基督山伯爵》也是“世界名著”,然而这是一部“穷小子奇遇记”。
《傲慢与偏见》、《简爱》、《茶花女》、《呼啸山庄》……甚至连《福尔摩斯探案集》也都号称名著,但读过的人扪心自问,这些和三流通俗文学又有什么太大区别?不是恋爱脑,就是矫情病,不是家庭伦理,就是悬疑猎奇文。
日本的川端康成拿过诺奖,他的什么《雪国》、《伊豆的舞女》真的算一流文学作品吗?
从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来看,全世界有一多半的“名著”其实都很水……主要作用在于帮小孩子长见识,以便于他们将来写作文、作报告、吹牛逼的时候报菜名。
现代一大票所谓的“诺奖作品”,其实都是垃圾,要么是标新立异云里雾里不说人话装模作样,要么是专门满足白人的猎奇审美,刻画第三世界的神秘诡异黑暗落后野蛮……千篇一律,看吐了。
只谈科幻界,阿西莫夫的《基地》、《银河帝国》、《机器人》系列是全世界公认的“名著”,好看是好看,但还是更像是一部“猎奇文学”,人类文明都发展到随便穿梭银河系的地步了,结果还是在讲一个“星际罗马帝国”的兴衰?
而刘慈欣小说中,有很多超越前辈的东西,比如《三体》中对科技,对文明,对宇宙,对物理规则的思考;比如《球状闪电》中对宏电子的假想,比如《三体》中对高维空间的详细描绘,再比如“水滴”、“光粒”、“降维打击”……在他的世界里,文明之间的战争已经不是星舰对轰、激光导弹对射、更没有什么肉搏格斗,真正的武器已经是“物理法则”。
他对社会的思考则更加深刻,《三体》在一个熟读政治历史的人来看,非常真实,比被我们自己“脑补优化过的历史”还真实——文明和文明之间从来不是温情脉脉的,而是你死我活的,“高等文明亡我之心不死”,只是我们很多人不承认,我们总是把敌人想得太好。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