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军:捍卫公有制主体地位要区分清楚“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

2024-05-31 2092 0
作者: 梁军 来源: 全民监事

  为什么要把“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区分清楚?

  ——国企改革开新篇系列之六

  梁 军

  从今天开始,开新篇系列将阐释《全民所有资本市场化监管基本法》中蕴含的理论问题。或许没有前面几篇文章那么适合大众化阅读,但我尽量写得简单、清晰、通俗。毕竟,这不是内参,也不是奏折,更不是学术论文。

  我只想把我的观点留在互联网上,让世人知道,有人在勤奋地思考,有人在为一项崇高的事业奋笔疾书。而所书之内容,看似平常的国企改革,竟然蕴含了那么多常人不关注或无所知的问题。

  我在《全民所有资本市场化监管基本法》中建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国有资产所有权属性的释义,明确经营性国有资产即国有资本属于全民直接所有,冠以全民所有资本之名,与国有资本并称。”

  

  怎么区分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现在是一笔糊涂账。

  这有什么区别吗?

  区别大了去了!

  要是有谁可以准确无误地说清楚,算我输。

  我粗略地捋一捋。

  《宪法》中并没有国有资产或国有资本概念。相关的表述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有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等。

  国有资产,是国家管理的所有资产的总称。国有资产的范围极其广泛,天上地下,帐里帐外,有形无形。但是从属性上看,却只有两类,即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经营性国有资产,也就是国有企业的资本,简称国有资本。国有资本是市场化改革深入以后,逐步替代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新概念。

  简言之,经营性国有资产可以用国有资本概念,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则绝对不能。

  我们曾经对资本这一概念,进行非常政治化的解读。所以,资本一词,长时间销声匿迹,全社会避而不谈,更别提往国有资产的头上戴。实行市场经济改革以后,资本概念避无可避,才逐渐回归。将经营性国有资产冠以国有资本之名,犹抱琵琶半遮面,逐渐地习惯成自然。

  另外一个被极力避免触及的,与资本两位一体的政治化概念是“剩余价值”。理论界多用“劳动剩余”替代。

  资本+剩余价值,就涉及到更为敏感的“剥削”概念。理论界更是环顾左右绕道走了。

  上述严肃话题,以后找机会再聊。

  回到主题:国有资产与国有资本,该怎么区分?能不能相互替代?什么情况下可替代?什么情况下必须各自表述?目前并没有正式文件予以规范。

  在《企业国有资产法》中,以及近些年出台的相关法律和政策文件中,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两个概念交替使用。很明显的趋势是:越往后,使用国有资本概念的频次越高。

查看余下6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