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明:让年轻的多劳动,让年老的多休息
让年轻人早劳动多劳动,早就业就好业,让老年人早休息少劳动,早退休休养好,是人之常情,经济增长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方向。
9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的议案。退休年龄为何要延、会影响就业吗?(2024-09-10 来源:新华社《延迟退休改革决定提请审议,怎么看?》)。
01
1、在我国,老人就业、高龄就业并不是一个伪概念,也不是一个需要全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需要政府特别引导提倡的问题。
在我国农村只要“干动”,就要劳动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城市中,保安、物业、保洁、环卫等诸多领域,六七十岁的男女员工比比皆是,六七十的老人推车卖菜、卖水果等等大有人在,小区里收废品收破烂儿的大多是五六十的老年人。就是已经正式退休的老医生、老教师、老技工、工程师、演员等仍然有许多被聘用、或者自己创业的。
2、在我国,农民没有退休制度,也不存在退休金的问题,现在许多地区的政府对60岁以上的农民发放养老补助,一二百元而已,数额有限,一些地区对8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发放高龄补助,数额也很有限。我国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中,临时工、季节工、老年工绝大多数没有社保,相当数量的个体工商户、管理不规范的微型民营企业对雇佣的农民工并不缴纳五险一金。
工商服务业中,存在个体工商户、民营、外资、合资和国企央企等各种性质各种类型的公司企业,以及大量的自由职业者,其劳动收入、薪资水平千差万别、相当悬殊;自由职业者和个体工商户多是自己交纳社保,有交有不愿交的,有时交有时不交的,本着终身就业的思想,并不指望以退休金养老,其中正常交纳社保的,只是希望到达一定的年龄后,能领取一笔稳定的收入,并不是用来退休或养老。
3、各类管理规范的企业,一般都能够按时足额交纳职工的社保基金,但以机器以技术取代职工的现象非常普遍,吸纳就业的功能逐渐衰退,大多数聘用的员工不以固定工长期工为主,以年轻员工取代淘汰老员工的现象十分普遍,近年来流行的名词“打工人”,形象地定性了职工的地位,标明了职工的难堪。同时,民营企业中因效益不好等诸多原因拒交、欠交职工养老保险的情况仍然大量存在,职工养老保险计提比例低的问题仍然难以解决。辞退或变相辞退职工的现象大量存在,我国失业和隐性失业问题长期存在,有些时段还比较严重。
4、运行规范、管理规范、保障可靠的是党政机关、教师医生等公务事业编制、国企央企等体制内的单位,其员工群体职业稳定、收入稳定、保障稳定,单位不仅准时足额连续交纳社保基金,而且交纳比例高,员工退休后养老金还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但这部分群体数量有限,并不是我国就业的主要部门,退休养老的主要群体。一定程度上可以讲,他们是就业退休养老中的“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