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咪蒙解构长征,这是一种历史的规律而已


 有些政治上根本反动的东西,也可能有某种艺术性,内容越反动的作品而又越带艺术性,就越能毒害人民,就越应该排斥。
 —— 毛主席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

图片

  穿越剧情设计在我看来不太适合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之题材,因为这段历史实际上距离今天的生活非常近,对今天中国人民的生活、认知、价值观塑成实质影响深远,并不似远早一些的封建王朝社会。

  所以将穿越剧情植入红色革命岁月,在逻辑走向和艺术观感上就一定会产生某种不可避免的异化。

  比如,假使一定要“穿越回长征途中”,那么最好的桥段设计,我个人认为应当是参军、拥军、助军,把自己深度融入进九十年前的大潮之中,一同啃树皮、煮雪水、过草地、扛起枪、修起桥……

  如若拿本剧的女主角视作一个商人的话,那么历史上的案例不胜枚举。

  举一个例子,江西著名的“红色掌柜”唐锡茂,在国民党对江西苏区实行“计口售盐”“食盐公卖”等恶毒手段、严控食盐等物资输入、导致苏区食盐奇缺盐价飞涨、不少群众因长期缺盐而四肢无力身体浮肿之际,出任苏维埃政府消费合作社经理,面对亲友阻拦,唐锡茂总是说:“共产党是为穷苦老百姓打天下的,只要是共产党的事,我都愿意去干。”他管理的合作社经营食品和日用百货等商品,价格合理,为当地军民生活提供了物资保障,后被军民亲切称为“红色掌柜”。1935年,唐锡茂在信丰作战时壮烈牺牲,年仅30岁。

  这样的历史案例,本剧的女主角为何不能效仿?

  在我看来,这才应是革命题材之穿越设计的最精妙,即:通过穿越,让那段恢宏壮阔的历史「改变、重塑、教育」今人。

  但是如今我们面前的这部作品则是:令今人通过穿越剧情去「影响、解读、教化」革命。

  这本质是一种俯瞰视角下的坐享其成主义的魔改,不论台词、配乐、服化道有多么的浪漫动人,其价值内核依旧是一种对革命的「疏离」,而非融入。

图片

  纵观全套剧情,它的主线刻画下来仍然不过是一场女主角作为「他者」而旁观的“游戏”,并非完全参入进去的去共同誓要改天换地的一场革命。

  她自始至终都在远远的看着,而不是去一起走着。

  从今天的上帝视角,我们都知道“革命成功了”,但是实际上这部作品里体现的身位感,完全无关革命是否会成功——因为不论长征的结果如何,那个开超市的女主永远只是作为一个“热心肠的旁观者”罢了,而非革命的筑路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她在剧中竟会对红军吐槽出“你就这么怕死啊”这般雷人的台词,以及拍摄出红军战士居然拿枪对准群众的画面……

查看余下6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