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兵:国企混改不能忽视普通职工的利益

2024-10-24 479 2
作者: 周兵 来源: 红色文化网

  在国企混改过程中,一些企业领导者过分强调金融资本作用,使金融资本在劳资关系中拥有的优势地位越来越突出,并不断地侵蚀普通职工的权利。

  职工利益被弱化的几种表现

  过分追求企业利润而弱化职工权益。有的国有企业在混改的过程中过度市场化,不断地向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单一目标转化,存在通过削减职工权益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的现象。一些主流经济学者过分地强调我国廉价劳动力的所谓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对职工的生存现状进行有意无意的忽视,抬高资本的主权和利益。企业一方面通过压低职工工资水平和降低职工福利等手段提高企业效益。另一方面把企业原先承担的住房、医疗和教育等保障剥离给社会,忽视社会公益目标,比如解决就业、维护社会公平等等,导致职工权益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忽视,并常常受到侵害。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的权威不断得到强化,不再强调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翁,日益忽视职工的参与决策权,与职工政治地位下降相伴随的是职工经济权益维护力度的相对或绝对下滑。

  颠倒职工和管理者的关系。有的企业忽视规范企业与广大职工的关系,颠倒广大职工和经营者在企业中的地位。管理层成了企业的主体,在一些企业中,厂长(经理)负责制变成了厂长(经理)所有制。企业领导者在企业中的权力绝对至上,拥有对生产资料和工人劳动的日常控制权,致使广大职工实际上在企业管理和维护自身权益上失去话语权。很多企业尽管在宣传中强调职工的主体地位,强调职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和使用权,但在实际的改革中,已经将职工的主体地位边缘化、模糊化。

  企业职工的归属感下降。随着国企混改的不断展开,利益调整、体制转换、观念更新都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企业中各种利益冲突也日渐增多,职工的思想难免处于矛盾与困惑之中,对国企的认同感、归属感产生下降。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一些企业认同“老板或领导是企业的主人,职工只是雇佣劳动者”的人数占被调查者的50.8%,显著多于认同“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翁”的人数;64.3%的职工从未参与过企业生产技术的改进、经营方针的制定、企业管理人员的任命、工资薪酬的调整、劳动保护方案的拟定和财务状况的监督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71.1%的职工认为向企业提出建议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归属感下降,更使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发展权受到影响。

  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差距加大

  有的国企高层管理人员收入积极与国际“接轨”,效仿实行年薪制,年薪制的广泛实行使企业内部收入差距加大,而作为国有企业中坚力量的普通职工阶层大部分收入则增加较少。企业劳动者阶层与企业投资者、经营者的收入严重比例失调,导致经济利益分配不公造成的群体矛盾和冲突日益严重,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查看余下6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国企混改有两种前途:变公或变私。
如果像上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那样,将私变成公,那就利国利民、于公于私都好。因为那是在建设社会主义。
反之,如果混改改成私,那就是颠覆社会主义,搞资本主义!
这是一个牵涉国家、人民前途命运的大问题。来不得半点含糊!
0条回复
国企混改,说到底就是对公有制的亵渎,就是把工人阶级当成资本私有化的俘虏。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