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决策,使中国获得的战略利益是巨大的

2024-10-20 1665 2
作者: 胡新民 来源: 党史博采公众号

  抗美援朝取得胜利后,许多专家学者总结了抗美援朝的伟大历史意义。至上世纪90年代为止,绝大部分学者都形成了这么几条共识:创造了中国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促进了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从而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等。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在2010年超越日本后,登上了世界第二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与美国的GDP的差距逐步缩小。

  在诸多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学术报告和纪念文章中,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即对新中国前30年建立起来的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高度肯定。例如,清华大学举办国际研讨会的报告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30年间,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后一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阶段从经济理论角度获得两条宝贵经验:第一,公共卫生、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是快速发展的基础;第二,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开放学习、引进和利用人才。”

  因此,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时候,人们不能不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对新中国前27年评价的实事求是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在“党在1949年至1976年的历史性巨大成就”中指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一五’计划时期开始,国家以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中心,进行了大规模投资,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学、国防等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基本建设投资,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累计达4956.43亿元。在铁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进展。从1964年开始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在毛泽东生前,中国不仅已经能够自行设计和批量生产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等,而且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这些进展,使全世界为之震惊。”

  在这段论述中,特地强调的“以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这是与抗美援朝的胜利密切相关的。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没有任何现代化工业。正因为没有工业,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国屡屡受人欺侮、丧权辱国,沦为“东亚病夫”。因此,毛泽东在20世纪40年代就反复强调,我们在推翻三座大山之后的最主要任务是要搞工业化,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查看余下7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感谢您对红歌会网的关注支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