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假如90年前长征没有带上毛主席,他会跟瞿秋白一样的命运吗?


  90年前的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出中央苏区,实施战略转移。

  担任李德翻译的伍修权在回忆录中写道:“最初他们还打算连毛泽东同志也不带走,当时已将他排斥出中央领导核心,被弄到雩都去搞调查研究。”后来,经过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人极力争取,毛泽东才得以参加长征。伍修权说:“如果他(毛泽东)当时也被留下,结果就难以预料了。”

  由伍修权的这个说法,后来又产生了“长征救了毛泽东”之类的说法,例如金一南在他编写的历史传记中写道:

  没有周恩来,也许就没有后来的毛泽东……转移之际,毛泽东写信给中央表示想留在瑞金,当时的书记不到30岁的博古看了信后不知如何处理,找周恩来拿主意。周恩来连夜驰马飞奔寻到毛泽东,关起门来彻夜长谈……就是这一夜的谈话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毛泽东若不走恐怕就会和留下的一大批党的领导人瞿秋白等一样牺牲了。

  对于“长征救了毛泽东”这一观点,张鼎丞之女张九九在《长征前的毛泽东》一文中,通过一系列的史实论证驳斥道:

  “如果毛主席在长征时被留下,‘难以预料’的将不是毛主席自己,而是长征的前途。”

  如果一定要做“历史假设”,首先该被假设的不是长征开始后毛主席走与留的问题,而是应该假设红军是不是必须要放弃苏区、进行长途转移。官方出版的《毛泽东传》以确凿的口吻写道:

  “前线的战局越来越不利,东线和北线都被突破,西线也更加困难。打破敌军围剿,已不可能,只剩长征这一条路了”。

  然而,长征只是后来的说法,即便是李德、博古等人最初也没想走那么远,他们设想的只是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这也是共产国际的意见。

  第五次反“围剿”节节失利,毛主席虽然被排除在领导层之外,但他仍然密切关注着国内外局势和红军的前途。

  1934年4月下旬,毛主席提出去南线粤赣省“休息”,获得周恩来同意,实际是去调查研究,给红军找出路。毛主席到南线之后,果断放弃“御敌人于国门之外的死打硬拼”的错误打法,一手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反击敌人的围剿,一手派化装的小分队,潜入广东陈济棠的管区,宣传抗日救国、枪口一致对外的道理,促使粤军反蒋抗日,很快就扭转了南线的危机。

  1934年6月,毛主席登上会昌城外的岚山岭,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查看余下6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5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