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夫:为人民服务其实并不难 难的只是一点点“同情心”
作者/肖志夫 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昆仑策网原创首发)
2022年7月29日,笔者冒着酷暑来到广州市越秀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白云路筑溪西街10号)开具一个身份证明,前台一位姓王的小伙子热情接待了我。
他说他是临时代理,不太了解相关政策规定,还得先问清楚才行。他打电话请教了主管这项工作的同事,又进屋里向其他同事反映了情况,然后告诉我必须按照以下程序办理:首先填写一份《查档申请书(本人版)》,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局机关(竹丝岗大马路41号)查询档案,复印相关资料,估计需要几个工作日;然后电话通知我过来,根据查询结果开具证明。
既然这是规定,那就得按规定办,军人的天职是服从。
我一边填写申请书一边嘀咕:我千里迢迢从老家赶回来办事,真不容易,两头都要核酸检测,还得尽快赶回去,因为家里有捌玖十岁体弱多病的老人需要照顾……
等我填写完,在“本人自取”栏打上勾,这时从屋里走出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手里挥舞着一张红头信签纸,高兴地冲我说:我已经帮你查到了,你的个人信息是完整的,证明已经给你开好了!
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我感动得只知道不停地说“谢谢”。她说:“不用客气,您是我们的服务对象,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对于她来说,可能只是举手之劳,但是对于我来说,至少少跑了一趟路;她或许只是出自一点点同情心,而我是满满的感动,甚至平添几分对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好感,心里暖暖的。
经打听,这位女孩姓钟,她觉得这样的大热天出门一趟不容易,就找局里的同事查了发过来。我感叹:“都像你这样设身处地为服务对象着想就好了!”我毫不犹豫地拨通了越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电话020-37601697,反映这一情况,建议对钟小姐给予表扬。
其实,我们当今世界早已进入信息智能时代,我们有些政策规定是不是有些OUT了呢?
这时,有一位高高大大的中年妇女手拿几张发票跑来换医疗记账单,据说是广州空军某部队转业自主择业干部,她抱怨说:市里和其他区都是“一卡通”,哪个医院都可以看病,就我们越秀区每次看完病要拿发票来换记账单,很麻烦,跑断腿……小王同志表示同情,但又很无奈。
我偶然发现她换取的记账单是红色的,可是我家里保存了一大打子记账单都是蓝色的,从来没有用过,一打听,原来几年前就已经换成红色的了。我赶紧请领新的记账单,小王经请示同意马上给了我10张。这位女战友冲我说:你没有用记账单,说明你身体好啊!我说:没办法,在老家看病都得自掏腰包。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