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人本质与实践

2023-03-17 1813 22
作者: 士心 来源: 红歌会网

——回答鸿剑质疑

  网友‘鸿剑’有较为深厚的哲学素质,他提出的问题代表了中上水平,也是后马克思哲学争论焦点问题:人本质与实践的关联。由于物质是人本质之一,就有了受动问题,这就是与动物的共性,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异化于自己的类本质。而能动的、主动的行为是什么呢?(以下把《德意志意识形态》简称《形态》,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

  “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形态》【费尔巴哈章第二节第二段】在马克思那里,实践的唯物主义是专有名词,即共产主义。

  实践在《手稿》里出现,是论述【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我们从两个方面考察了实践的人的活动即劳动的异化行为。第一,工人同劳动产品这个异己的、统治着他的对象的关系。这种关系同时也是工人同感性的外部世界,同自然对象这个异己的与他敌对的世界的关系。第二,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同生产行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工人同他自己的活动-一种异己的,不属于他的活动的-关系。在这里,活动就是受动;力量就是虚弱;生殖就是去势;工人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他个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如果不是活动,又是什么呢?)就是不依赖于他、不属于他、转过来反对他自身的活动。这就是自我异化,而上面所谈的是物的异化。”

  工人的异化,是劳动的异化,生命的异化。这种异化在资本私有生产制度下,以实践的方式进行着。实践不代表正义、人的生命本质的回归,与共产主义并非紧密连接,一一对应。以段忠桥为代表的学者否定马克思有‘道德观’‘正义观’等价值观,只认定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科学分析,这是错误的。马克思对资本私有生产制度的批判、对该制度的细节分析,起因于对工人异化劳动的分析。而异化是性对于人的(历史成果和趋势)本质而言。

  第二笔记本【私有财产的关系】:“生产不仅把人当作商品、当作商品人、当作具有商品的规定的人生产出来;它依照这个规定把人当作即在精神上又在肉体上非人化的存在物生产出来。-工人和资本家的不道德、退化、愚钝。-这种生产的产品是自我意识的和自主活动的商品……商品人……李嘉图、穆勒等人比斯密和萨伊进了一大步,他们把人的存在-人这种商品的或高或低的生产率-说成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有害的。在他们看来,生产的真正目的不是一笔资本养活多少工人,而是它带来多少利息,每年总共积攒多少钱。同样,现代〔XLI〕英国国民经济学的一个合乎逻辑的大进步是,它把劳动提高为国民经济学的惟一原则,同时十分清楚地揭示了工资和资本利息之间的反比例关系,指出资本家通常只有通过降低工资才能增加收益,反之则降低收益。不是对消费者诈取,而是资本家和工人彼此诈取,才是正常的关系。”

查看余下7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2条)

热门评论
士心,您好!今天,把您的论文又细读了一遍,看来还必须和您交谈!!您论文最后一句说:“马克思从来不拿《提纲》说事,就因为这种抽象语句可以解释的五花八门。”这句话就表明,你太轻视《提纲》了,你根本就没有读懂《提纲》。并不是“马克思从来不拿《提纲》说事”,而是你从来不会拿《提纲》说事。《提纲》不是马克思仅仅作为记录思想火花信手写下的一种随感性的东西,而是有着严格的内在逻辑的基本论点的表述,系纲领性文件。所以恩格斯才说《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你文中提到的《提纲》“最后一条”,早已经被刻写在了马克思的墓碑上。从你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你根本就没有弄懂《提纲》“最后一条”意义。
0条回复
马克思的《提纲》所表述的,主要就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范式,其中包含着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提纲》最后一条:“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世是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正是马克思从“哲学”研究到“社会科学”研究的“指示器”;这“最后一条”是表明,马克思已不再如“哲学家们”那样“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了,而是要同人类“改变世界”的“实践”——即人类劳动活动历史展开过程联结起来,进行实证考察研究了。开创“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揭示和阐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指出正确的道路,这就是马克思进行理论研究的根本目标。严肃地说:你的这篇论文表述混乱,根本就没有围绕你的主题“马克思论人本质与实践”作出系统论述。或许你就不会吗???
1条回复
少士心马克思对人本质和实践的论述,我引用的够多了。如果你不看,我说得再多也没用,你还是坚持教科书的观点。最好您还是读一读《手稿》《形态》这两篇原著,关联的前贤哲学著作。只读提纲,不能透析马克思哲学。
2年前•北京市   00回复
士心,您好!继续和您交谈。你把《提纲》再认真读一读就会看出,马克思在《提纲》中已经说了一件很重要的事,这件事就是你的论文主题“马克思论人的本质与实践”。马克思首先批评费尔巴哈等:“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这段话也是在提醒你!费尔巴哈的“主要缺点”,就是不把人的“思维意识”同人的“物质活动”——“实践”统一起来去理解,即不是“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即不是从主体的“劳动活动”方面去理解。马克思要做的,就是依据“实践”来阐明人的“能动的方面。”
0条回复
马克思在《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就是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通过“实践”——即通过人的“劳动活动”的创造过程就能证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的“思维意识”,就是人的“劳动活动”的创造过程——即改造客观世界的事实,通过人的各种感官“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同时也是说,人的“思维意识”并不是“思维自由”的,而是受“实践”——人的“劳动活动”的制约,必须把人的“思维意识”和“物质活动”统一起来看待,决不能割裂开来。
0条回复
马克思在《手稿》中说:“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它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这是说人体现劳动本质的“二重化”——即创造“劳动产品”;通过对“劳动产品”的创造来“直观自身”,“劳动产品”正是人的劳动本质的切实体现。 马克思在《形态》中说:“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这里所说的“分工”,与前边所说的“使自己二重化”,完全是两码子事。这里所说的“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或“真正成为分工”,是指不同的个人在一定的物质生产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即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0条回复
没有提纲前的《手稿》,没有提纲后的《形态》,我还真的读不懂《提纲》。第一我没有那些乱解提纲的天分,第二我不懂费尔巴哈,不知马克思指向的症结。第三我不懂唯心主义何以‘能动’?关键我不知泛实践概念与马克思的实践有何区别。所以我自承弱智,读不懂《提纲》的抽象教条。
0条回复
基于笛卡尔的怀疑论,我质疑他人对《提纲》的解释,是臆测主观想象,还是这些人比马克思还具有天分,凭着这些教条就能构建马克思哲学。
0条回复
马克思所说: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就是哲学而不是科学,以两种对象范畴,研究规范都可以区分出。
0条回复
马克思《手稿》
  那些仍然被贵金属的感性光辉照得眼花缭乱,因而仍然是金属货币的拜物教徒的民族,还不是完全的货币民族。法国和英国之间的对立。-例如,在拜物教上就可看出,理论难题的解决在何种程度上是实践的任务并以实践为中介,真正的实践在何种程度上是现实的和实证的理论的条件。拜物教徒的感性意识不同于希腊人的感性意识,因为他的感性存在还是不同于希腊人的感性存在。只要人对自然界的感觉,自然界的人的感觉,因而也是人的自然感觉还没有被人本身的劳动创造出来,那末,感觉和精神之间的抽象的敌对就是必然的。【拜物教行为也是实践的,与劳动创造活动没有直接关系。】
0条回复
查看全部22条评论 我要评论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