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人本质与实践
——回答鸿剑质疑
网友‘鸿剑’有较为深厚的哲学素质,他提出的问题代表了中上水平,也是后马克思哲学争论焦点问题:人本质与实践的关联。由于物质是人本质之一,就有了受动问题,这就是与动物的共性,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异化于自己的类本质。而能动的、主动的行为是什么呢?(以下把《德意志意识形态》简称《形态》,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
“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形态》【费尔巴哈章第二节第二段】在马克思那里,实践的唯物主义是专有名词,即共产主义。
实践在《手稿》里出现,是论述【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我们从两个方面考察了实践的人的活动即劳动的异化行为。第一,工人同劳动产品这个异己的、统治着他的对象的关系。这种关系同时也是工人同感性的外部世界,同自然对象这个异己的与他敌对的世界的关系。第二,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同生产行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工人同他自己的活动-一种异己的,不属于他的活动的-关系。在这里,活动就是受动;力量就是虚弱;生殖就是去势;工人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他个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如果不是活动,又是什么呢?)就是不依赖于他、不属于他、转过来反对他自身的活动。这就是自我异化,而上面所谈的是物的异化。”
工人的异化,是劳动的异化,生命的异化。这种异化在资本私有生产制度下,以实践的方式进行着。实践不代表正义、人的生命本质的回归,与共产主义并非紧密连接,一一对应。以段忠桥为代表的学者否定马克思有‘道德观’‘正义观’等价值观,只认定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科学分析,这是错误的。马克思对资本私有生产制度的批判、对该制度的细节分析,起因于对工人异化劳动的分析。而异化是性对于人的(历史成果和趋势)本质而言。
第二笔记本【私有财产的关系】:“生产不仅把人当作商品、当作商品人、当作具有商品的规定的人生产出来;它依照这个规定把人当作即在精神上又在肉体上非人化的存在物生产出来。-工人和资本家的不道德、退化、愚钝。-这种生产的产品是自我意识的和自主活动的商品……商品人……李嘉图、穆勒等人比斯密和萨伊进了一大步,他们把人的存在-人这种商品的或高或低的生产率-说成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有害的。在他们看来,生产的真正目的不是一笔资本养活多少工人,而是它带来多少利息,每年总共积攒多少钱。同样,现代〔XLI〕英国国民经济学的一个合乎逻辑的大进步是,它把劳动提高为国民经济学的惟一原则,同时十分清楚地揭示了工资和资本利息之间的反比例关系,指出资本家通常只有通过降低工资才能增加收益,反之则降低收益。不是对消费者诈取,而是资本家和工人彼此诈取,才是正常的关系。”
那些仍然被贵金属的感性光辉照得眼花缭乱,因而仍然是金属货币的拜物教徒的民族,还不是完全的货币民族。法国和英国之间的对立。-例如,在拜物教上就可看出,理论难题的解决在何种程度上是实践的任务并以实践为中介,真正的实践在何种程度上是现实的和实证的理论的条件。拜物教徒的感性意识不同于希腊人的感性意识,因为他的感性存在还是不同于希腊人的感性存在。只要人对自然界的感觉,自然界的人的感觉,因而也是人的自然感觉还没有被人本身的劳动创造出来,那末,感觉和精神之间的抽象的敌对就是必然的。【拜物教行为也是实践的,与劳动创造活动没有直接关系。】
那些仍然被贵金属的感性光辉照得眼花缭乱,因而仍然是金属货币的拜物教徒的民族,还不是完全的货币民族。法国和英国之间的对立。-例如,在拜物教上就可看出,理论难题的解决在何种程度上是实践的任务并以实践为中介,真正的实践在何种程度上是现实的和实证的理论的条件。拜物教徒的感性意识不同于希腊人的感性意识,因为他的感性存在还是不同于希腊人的感性存在。只要人对自然界的感觉,自然界的人的感觉,因而也是人的自然感觉还没有被人本身的劳动创造出来,那末,感觉和精神之间的抽象的敌对就是必然的。【拜物教行为也是实践的,与劳动创造活动没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