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的本质是“做大蛋糕”吗
有人说,“什么是社会主义,现在谁也讲不清,可以少讲或不讲。”既然主义不能讲了,作为补充,只好提出了“生产力”论,“发展才是硬道理”。后继者又演化为“蛋糕论”。以往,一说到改善人民生活,有关部门总是强调要发展经济,把蛋糕做大。例如前发改委主任马凯就经常说,要解决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最根本要靠发展,把国民经济蛋糕做大,做大才能切好。我就奇怪了:要做多大一个蛋糕,人民才能吃上一两口呢?资本主义也曾经把蛋糕做得很大,这跟社会主义有什么区别呢?他们答不出来,只好来个“不争论”了。有人说过,只要“蛋糕”分得不公平,做“蛋糕”的人就没有积极性,这“蛋糕”就总也做不大。我们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成果由人民共享,把“蛋糕”分得公平合理,这样,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的老百姓,就会有一往无前的积极性。这话难道就没有一点道理吗?我们不能以人废言。
主流经济学家们说计划经济“束缚生产力”,没有把蛋糕做大,这也太不严谨了。考察苏联的过去。即使在斯大林凶暴统治下,苏联的生产力也仍是飞速发展起来了。1928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1941年爆发苏德战争为止,短短2个半五年计划时间,苏联生产资料的生产能力就增长了15倍。苏联从欧洲工业几乎最落后的国家,一举变为工业强国,仅用了12年时间。这个速度,远远超过了当时所有西方国家的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因此,若是单单从“生产力”角度来看,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无疑是“解放生产力”最为厉害的国家,但仍然跟社会主义没有共同之处。
只要读过一点马列的原著,都不能否认,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分蛋糕”而不是“做蛋糕”。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在社会主义阶段,还必须采取资本主义的工资支付方法,即“按劳取酬”--按照个人劳动所生产的数量与品质来分配生活品。在这种情形之下,监督和鼓励的责任,自然落在国家的肩上,而在国家方面,也不能不采取资本主义所造成的按照劳动来支付的方法,虽然加以种修正和改良。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于一八七五年写道:“资产阶级的法权……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在它经过长久的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出来的形态中,是不可避免的。法权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马克思批评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把问题归结于勤劳、贸易、分工和效率。而掩盖了真正的问题,即生产资料的垄断,即法权。主席晚年致力于批判所谓资产阶级法权的真意也在于此。